豪放词人辛弃疾,能文能武,却不能上场杀敌(辛弃疾能文能武吗)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一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首词仿佛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自述,词人一般都是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很少有能文能武的,而他却是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文武全才,但他的一生却很坎坷。
辛弃疾出生于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祖上是狄道人,出生的时候北方落入了金人的手中,祖父辛赞接收了金国的职务,在屈辱和痛苦中活着,看到百姓被金国人迫害而痛苦不堪,辛弃疾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和他们决一死战。辛赞一直带着辛弃疾,看着汉人的苦楚,让年少的辛弃疾从小被培养着侠义之气,立志要恢复中原,重拾河山,为国家鞠躬尽瘁。
公元1161年,金军在完颜亮的带领下,再次攻打南宋,当时的他刚刚21岁,揭竿而起,带领着周围有志气的男子一起参加耿京带领的抗金部队。耿京很看重他,发现他还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把他任命为掌书记负责重要工作,掌管印信还联络政Q,期望可以一举歼灭敌军。他去临安联络完政Q,在回去的路上,听到耿京被背叛了军队的张安国在海州杀死的噩耗,这让他不能接受,当即大怒带着五十名骑兵连夜奔赴五万人的敌军营地。这次突击是谁都没想到的,更何况来的人只有五十人。
可就是这五十个人将敌军打的四散而逃,活捉了叛徒继然后奔赴千里押送叛徒交给朝廷,这是他最后一次上前线。归隐后写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次的表现让大家看到了他的勇敢和果断,一时名遍南宋,宋高宗就让他负责江阴签判,就此他开始步入仕途,当时他刚刚二十五岁。刚来南方的时候,并没有了解当时的腐败和懦弱,甚至是面对敌军的时候不断让步退缩。不久后宋孝宗继位,他依旧提出想要恢复失地,在职期间还写下不少攻打敌军的提议,比如《美芹十论》,虽然备受赞许,民间广为流传,但官场反应很冷漠。
宋孝宗对他的报国没怎么关注,倒看到了他的才干,让他去江西、湖北等地担当转运使,作为安抚民众心情的地方重要官职,负责一些管理治安的事。有时候时代对有才能的人是残酷的,他精忠报国的心情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与官场上的冷漠格格不入,他无法立足,最高也只到了四品龙图阁待制。
到了他六十四岁的时候,也就是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请他先后当绍兴、镇江知府,在1207年再次请他当枢密都承旨到临安府上任。但是到了铅山时,他已经病重到卧床不起,十月三日去世时他六十八岁,临终前还一直在喊杀贼!杀贼!。这足以看出他的爱国热情和在职时不能杀敌的遗憾。虽然一生未曾抗敌立下大功,但是他一生满怀爱国的情怀,每首诗都能读出他的雄心壮志和不能讨伐敌军的抑郁,他是个文豪大家,也是个报国的英雄豪杰。
文:风软一江水
文献来自 《宋史·卷四百一·列传第一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