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父亲——原生家庭的是与非(四)(父亲应该如何教育女儿)
从几十年自身经历跟相关书籍总结如下感受。
如何面对原生家庭这道题可以约等于哲学第一质问:如何真诚、科学的对待“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解决,在我看来是此生其他问题的基础。而本人上有老下有小,格物致知,理论必须联系实践,这涉及到我的下一代如何看待自己的原生家庭,必须慎重。
提纲两段,后面小节展开~
一、因为遗传基因(物质)跟社会化教育(文化)都是从原生家庭(族)继承跟习得,那么这个“责怪/埋怨”等等的负面情绪不能说毫无道理,简直可以说是有理有据。
二、什么样的人最终能跨越这个人生阶段,完成对自己的接纳,对“自我的重建”。
1、每个人活在这世界上,都是不断构建自己三观的过程。你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看待这个世界,自然科学规律,社会学规律接受跟掌握程度(世界观);你选择自己人生的定位,计划如何度过这漫长岁月,最终以什么样的姿态死去(人生观);你在自己认定的世界面前,在奔赴自己期待的生活中,一次次选择里遵循的判断标准(价值观)...我们每个人最后都会有一个自己能够闭环的“认知世界”,即我们的三观。我们一生不断的迭代调整我们的三观或者我们的行为以适应这世界。
如果你没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话。你的三观(或认知世界)几乎全部来自于你的原生家庭(族)。暂且粗暴的偷懒的宿命的归结到“一命二运三风水”的话,这个“命”既在基因层面遗传,也在教育层面传递,基于此你的人生跟这个世界之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直到你的三观不断被冲击,一系列“被教做人”的后果,自然让你怀疑,让你愤怒,让你无奈、羞愧...此为宿命。
《贫穷的本质》书里的一个关键命题,你的命运往往决定于你的父母,你的父母就是你的起点。比如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父母就能把你送入好学校,手把手教你怎么记笔记,怎么分解问题,怎么培养注意力,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均衡搭配营养,正确地找结婚对象及事业怎么发展,当你想尝试做买卖的时候还能给你一笔钱做启动资金,当你破产了还可以再给你一笔钱让你重新折腾。(这段描述避免了过于抽象,较为具体。转载@九边 《向上生长》备案号:YX11lYyDRY4)
2、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感受大概简单分这么几个阶段。
无感期:少年阶段基本在狗不嫌家贫的状态,有钱家少爷也傻傻分不清楚,应该说是去社会化阶段。
懵懂期:基本在青春期,因为身体发育,豆蔻年华,生物本能唤醒过程中,开始关注到“交配权”。对于权力分配即人与人的协作跟资源多寡问题有所感知,人与人的社交圈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敏感型或者早熟型的孩子们知道我在说什么。
冲击期:我们这个题目基本谈的是这个阶段。不同的人迎接冲击期的时间差别很大。有的在大学期间,有的在三十而立。归根到底,这一阶段,基本是三观被冲击,被考验最猛烈的时刻,所以基本也是一个人内心最煎熬的状态,对外不得其法,对内——对自己最质疑,对家人最抵触。
重建期:芸芸众生,逆天改命者万中无一。明白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是因为做不到知行合一。实践并且达到目标付出的代价远高于思维中获取一般性的社会常识。“真诚勤劳勇敢”几人践行,几人做到。运动是人世间最公平的事儿了,看看说减肥的人们如何打自己的脸?!
必考题划重点:
格物才能致知:知道底层规律,打开更大的世界观,不断践行不断付出不断淬炼。世界观的打开,需要对“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底层逻辑的掌握,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思考,大量的实践,这是熵减的过程,是淬火的过程。大部分人,绝大部分人最终停留在某一个阶段里。
烧不死的才是凤凰,烧死的也好好的做一只烧鸡——做一只心安理得不纠结不抱怨的好烧鸡,我们不抱怨为啥不是全聚德甚至东来顺,虽然我们有翅膀不能飞太远,但我们会感恩这世界我们曾经来过。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的“上限”被原生家庭耽误了,自动忽略了原生家庭给了我们“下限”的保障,心安理得做了白眼狼。
3、新中国的发展历史就是逆天改命最好的样板。1919年我们满眼糟粕,“原生家庭”什么样翻翻历史书就知道。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地区,一手好牌打烂的不在少数。我们自己也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进化,不断迭代才是永恒的自然法则。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很好。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个家庭发现问题并没有什么X用。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至于你是易胖体质或者什么什么各种客观因素,闭嘴,扛住,往前走吧。
2022年8月13日星期六 13:0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