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过不念,勇往直前(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卷八 秦纪三 二世皇帝 胡亥 三年(甲午 公元前207年)
三月,刘邦攻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未能克;遂西进,与秦将杨熊会战于白马(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又战于曲遇(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东,大破之。杨熊败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二世皇帝胡亥遣使者将其斩首示众。
需要留意的是,从地理位置上看,著名的黄河渡口白马津并不在开封的西面,而在北部偏东一百多公里处。
那么,太史公为什么说是西进?依我看,无非以下三种可能:
其一:太史公搞错了方位。这是有可能的,但无需多言;
其二:在开封与曲遇之间另有一个叫白马的地方。这种可能性最大,但也没啥可说的;
其三:刘邦西进途中,动了北渡黄河,引兵棘原,助项羽围攻章邯的念头,并付诸行动,但最终放弃了这一选项,下定决心抢攻关中。
当我试着站在刘邦的角度思考未来的路,很快意识到,发生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也相当高。
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西进图的便是这个关中王。
问题是,项羽斩杀宋义,大破王离,鏖战章邯,居功至伟,屡破强敌之际,早已威震诸侯。曾从项羽手中夺走兵权的楚怀王此时已自身难保,他所说的话,还作数吗?
纵使熊心不食言,项羽忙活半天,几乎搭进身家性命,怎能忍受刘邦渔翁得利?
楚王及上将军认不认还是后话,最要命的是,万一对秦战事失利,又让项羽感受到他抢攻关中的意图,刘邦恐怕自杀都没机会挑块好地。
所以客观地说,北上加入项羽领导的诸侯集团军,一起攻打秦国,堪称收益风险比最佳之选,如果换作陈婴集团,几乎百分之百会走这条路。
刘邦若行此路,鸿门宴之危便不会发生,凭他的能力、人缘以及与项羽的私交,破秦后大概率能分到比汉中更好的地方,异日刘、项争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依然有机会至尊天下。
正如鄙人前文所言:这条路走通了,并不意味着其它路便不通;此处还可以加上一句:也不意味着这条路便是客观上的最优选。
更进一步说,在这无常的世间,但凡放开心胸与执念,不管活路还是死路,路,从来不止一条。
倘若我们因为刘邦后来坐上皇位,便认为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必然是最好的,则显然陷入了唯结果论。
所以我们并没有必要纠结于一时之对错荣辱,既过不念,勇往直前便好!至于"前"在何方,不久前永远离开我们的米兰·昆德拉在《雅克和他的主人》里早已给出答案:
“我们还能往哪走?”
“往前走。”
“可哪是前?”
“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然而,本质上和项羽一样自傲自负到如乔布斯般至死都不相信医药的刘邦,终究不愿未经竭力挣扎便向项羽低头,下定决心抢一抢入定关中的冠冕。
四月,刘邦南下进攻颍川(秦三十六郡之一;郡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可能因为颍川某地军民负隅顽抗,刘老大恼羞成怒,城破后大开杀戒,虽背锅侠项羽不在身边,依然屠了一回城——端的是宽厚长者所为!
张良此时已在颍川附近打了一年多游击,地盘没拿下多少,地形摸得门清,在张良协助下,刘邦着手蚕食韩国故地。
俩人攻城略地,打得正欢,忽闻赵国别将司马卬欲南渡黄河,进击函谷关。刘邦遂北攻平阴(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阻断黄河南岸渡口,与秦军交锋于洛阳以东。
战事不利,刘邦率军撤离轘辕(音:还原;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张良引兵相随;刘邦命韩王成留守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携张良南下。
六月,刘邦军于犨县(音:抽;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以东,战胜南阳郡(秦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守吕齮(音:乙),继而掠地南阳;吕齮撤入宛城内固守不出。刘邦引兵绕过宛县,继续西进;张良劝曰:“沛公您想攻入关中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现在秦军数量庞大,又扼守险要;如今绕过宛县,宛县若在我们进攻函谷关时从背后来袭,我军腹背受敌,情势危矣!”
刘邦此人不学无术,匪气十足,但好就好在一点就醒。立即让人挑了一条与来时不同的路,当天夜里便动身返回宛县,一路偃旗息鼓,于次日清晨抵达,迅速将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南阳郡守一觉醒来,得知老冤家又杀了回来,拔剑便朝自己脖子抹去,其舍人陈恢心道,你这一走,我们这些人怎么办,赶紧拦下主子的剑,劝道:“现在自杀还早了点。”
陈恢翻出城墙,面见刘邦道:“臣听说你们曾于楚怀王处约定,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如今足下死磕宛城,宛县乃南阳郡治所在,相连的城池足有数十座之多,城内官兵百姓皆以为投降必死,故舍命坚守。足下若强攻不止,则士卒死伤者必多;引兵离开,又怕宛县军民尾随。端的是前有错失咸阳之约的忧愁,后有宛城追兵的隐患。从您的角度出发,莫不如约降并加封南阳郡守,仍让他镇守宛城,您则带着宛城甲士一路向西。西边那些尚未攻克的城邑,闻讯必大开城门,争迎足下入城,如此,您便可畅通无阻,直入关中。”
刘邦欣然采纳陈恢建议,于当年七月接受南阳郡守吕齮投降,封其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
随后引兵而西,所过之处,秦军望风而降。行至丹水,高武侯某鳃、襄侯王陵亦归降。刘邦遂回攻胡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偶遇番君吴芮麾下将领梅鋗,两军联合进攻析县(今河南西陕)、郦县(今河南南阳北),二城皆降。
自宛城定下笼络民心的大方针,刘邦军一路秋毫无犯,秦国百姓都很开心。
先民们对长官就是这么宽厚,只要你不明抢,便是青天大老爷。但即便如此,依然屡屡被逼到向陈胜同志学习,可见老爷们是多么肆无忌惮。
混混头目刘邦最终至尊天下,正如他自己始终坚信的那样,命运大概是主因,但从善如流,令行禁止的行事作风亦功不可没。
全文完,欲知后事如何,勿忘关注、分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