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团在1990 | 王立军被誉为同龄武生魁首,张克杨派三代地位确立-天青是谁篮球
注:本文报道题目为《津青载誉北返,港人有口皆碑,演员各显所长,戏院场场爆满》,载于1990年4月9日《天津日报》,特约记者叶中敏撰文。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一行七十五人,已于昨日(1990年4月6日)北返。该团此次二度访港,共演出了九天十场,而无论是票房上座率以及观众的口碑评价,都大大超过了八七年首次访港的成绩。
九天来,"全院满座"的牌子在北角新光戏院始终高高悬挂,连星期天加开的日场也一样座无虚席,而且每场开演前总有不少向隅者在那里等候有无退票,十场全满逾一百万的票房收入,创下联艺娱乐公司主办京剧演出以来的最佳纪录。

而更令戏迷和观众高兴的是,相隔两年半,"津青"的一群新秀,从主演、二路、乐队以及武行,全团总体水平都有了进步,尤其几位挑大梁的主角,艺术水平更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如果说八七年他们的演出还带有学生味道,今天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已俨然具有"角儿"的光采和魅力了!

八位主要演员中,武生王立军的表现是最突出和最具突破性的,《野猪林》中的林冲,白虎大堂上辨冤激昂充沛的念白,野猪林路上翻摔的干净利落,已经直追当年李少春在电影《野猪林》中的水平;《连环套》中的黄天霸全靠内心戏和气派压住全场;《长坂坡》中的赵云更有个人特点,稳重之余适当的发挥了年轻气力足、嗓音好的优势,但始终严谨不出格,因此才会获得内行票界的首肯。高难度动作演来均得心应手,不但令人毫无紧张、吃力的感觉,而且觉得绰绰有余、美不胜收。
今天的王立军,已经进入个人艺术生命中的黄金时期,多年苦练的功底加上已趋成熟的舞台经验,使他在台上光芒四射,令其他同龄武生瞠乎其后。

团中头牌旦角雷英的表现亦不愧为"当家花旦"。她本工"张派",这回的《秦香莲》唱得比八七年更好,新学的"梅派"《凤还巢》《武家坡·大登殿》也头头是道,唱出了"梅派"婉约大方的味道。
雷英素质上佳,扮相秀丽之余更富有内地年轻旦角最缺乏的高雅气质,而且嗓音比前宽亮,唱腔亦不是"扯警报"的媚俗道路,真是一位难得的"大青衣"人才。
张克 伍子胥
老生张克,这回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京剧界行内有个讲法,老生未到五十岁不能动《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但张克这回是凭一出《失空斩》就赢得内行票友和观众的一致赞誉,一位资深票友对他说:"你在城楼那段二六的唱,绝了。"然后再补上一句:"我是不轻易赞人的。"这位名票从来看戏的习惯确是如此。
张克的诸葛孔明,唱得纯正、规矩,可以说,上回张克的演出仅是给人嗓子不错的初步印象,这回通过《失空斩》以及《击鼓骂曹》《四郎探母》等剧的演出,"杨派第三代正宗传人"的地位才是真正确立下来了。
孟广禄 锁五龙
孟广禄 探阴山
花脸孟广禄的演也令人越看越喜欢,越看越高兴。论个头、嗓音等条件,小孟并非铜锤花脸的长才, 他善于结合自己的条件去研究、发挥,因此他的唱不但工稳耐听,而且真正唱出了"裘派"细致讲究、大方醇厚的味道,比起一些有好嗓子而只知"穷吼"的花脸演员要高上一级了。他这回演出的《锁五龙》《探阴山》《遇皇后·打龙袍》等剧均大获好评。

作为一位武丑演员,石晓亮此次的表现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打炮戏"的孙悟空一人到底:《连环套》中的朱光祖念白清楚、翻三张高台;《凤还巢》中丑小姐的表演恰如其份,逗笑而不庸俗;《扈家庄》中的走"矮子"开打,在在都表现出这位年轻武丑演员的聪明过人、身手不凡。

老旦兰文云的天赋佳嗓和唱功,两年多前已一鸣惊人,这回亦不例外的再有了提高,内行形容她"一张嘴就有老旦味道",她在唱腔方面的研究和发挥,确是当前中青年老旦行中一时无两的。她这回演出的《游六殿》《望儿楼》令戏迷"大感过瘾"。
李佩红 武家坡
刘淑云 苏小妹
刀马旦李佩红和花旦刘淑云这回演出剧目虽不多,但仍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此外,其他多位演员的表现也甚为突出及显出尚有潜质待发掘,如架子花脸杨光,所演《失空斩》中的马谡、《野猪林》中的鲁智深,个头、嗓音、架子均具足够条件,很有可能成为袁世海学生中最有前途的一位。

二路老生卢松,配演《失空斩》中的王平等角色,能使主角戏和全剧增色。小生康健,嗓音条件上佳,扮相和个头亦是小生人才,如果有更多的演出机会和个人再作努力,完全可以成为雷英的"最佳搭档"。"
新秀中的新秀"张晶,天赋佳嗓尚待磨炼,如肯努力,应该有前途。此外,武丑刘树军、武生李秀成、老生马连生,戏虽不多,但都根底扎实,只是由于团中人才济济,才较少演出机会。

这回团中要论辛苦和功劳,乐队司鼓崔洪应该记上一大功,十场大小三十多出戏全是他"一人到底",而且打出了不同剧目的气氛和要求;琴师朱建中、胡晓峰、王悦、王志林、孙文庆等,亦是演出的幕后功臣。

"津青"昨日告别香江,戏迷观众已在期待、盼望他们明年的第三度重来,而且带来更多、更好的剧目与观众见面。
目前,环顾全国剧团,"津青"的实力确是众望所归,而广大戏迷、内行票友和海外观众对他们的大力捧场、爱护有加,无非是希望他们努力发奋,真正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京剧传统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