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两周年:18个见证其伟大的故事-袁隆平的悼词300字
2021年5月22日,湖南长沙街头,悲痛笼罩了整个城市,人们冒雨在街边自发排队送别91岁的袁隆平老先生。
袁隆平先生的悼念现场
凄凄细雨中,大批从外地带着行李箱的民众前来吊唁,殡仪馆外的道路两旁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辆,许多民众依旧排队等待在馆外。
袁隆平先生的悼念现场
提起袁隆平,他的名字牵动着数亿华夏人民的心。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倾尽毕生精力,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创造出产量惊人的水稻品种,使14亿中国人免于饥饿之苦。
今日是袁老逝世两周年,为了纪念其坚韧求知的探索精神,特此整理了关于袁隆平老先生的一些成就和事迹。
袁隆平在田间地头
1、袁老最后一次住院期间,仍旧心系水稻养殖。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的天气和温度,有一次得知温度达到28℃,他心急如焚地说“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2、为了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袁隆平和其团队曾在稻田里找了6年之久;
3、2001年,71岁的袁隆平由于腿脚不便无法徒步往返于家中和试验田,于是购买一辆老年代步车,但由于超过考驾照年龄,交警队队长了解情况后,亲自给他送来一本“荣誉驾驶证”,终身免检;
4、2004年,袁隆平获得世界粮食安全奖,颁奖委员会赞誉道:“袁教授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发现如何实现水稻杂种优势的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不可能开发杂交品种。袁隆平的工作推翻了这一假设。”
5、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
6、袁隆平爱好广泛,音体美全面发展,曾拿出工作后的第一笔工资,专门购入一把小提琴,日常当作放松练习;
7、袁隆平上高中时就夺得过汉口男子百米自由泳的冠军,甚至到后来,曾多次抢救溺水者;
8、袁隆平自诩是“90后”,当记者问其帅不帅时,袁老笑称自己“我啊,handsome”
9、袁隆平光顾了18年的一家理发店,虽然只剪20元的普通发型,但每次都会塞给老板100元;
10、袁老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外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1、袁隆平称自己没有成功秘诀,只有八个字的成功经验: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
12、袁老曾表示: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13、他曾笑称,自己愿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
14、除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外,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再获一枚“共和国勋章”;
15、《纽约时报》亦发布报道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人类摆脱饥荒做出巨大贡献;
16、“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
17、袁隆平曾说:“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18、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中国用不足全球10%的耕地解决了约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仍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45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约2.05亿人处于“危机”级别或更严重级别的粮食不安全。
而中国在保障粮食供给、端稳自己“饭碗”的同时,始终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
从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杂交水稻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800万公顷。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当我们再次缅怀袁隆平老先生时,唯有好好吃饭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