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绩好,为什么到了高中不能继续保持?(为什么初中成绩很好高中就跟不上)
许多同学在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到了高中成绩就直线下降了,一些同学甚至成了高中班级的垫底生,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适应高中学习模式,并且还在沿用初中的学习思维。
要想避免在高中学习中出现这种落差,首先需要先把高中和初中的区别弄清楚,其次才能找寻到正确的方法适应高中学习,新高一同学和家长们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初高差异一:各科的知识量变大
初升高知识跨度非常大,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不到高中一年的学习量。举两个例子比如数学,每一本书都涉及高考考点。至于英语方面,单词考察数量从初中要求的1600个上升到3500词+500短语。其他科目的知识量也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在高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有一种懵了的感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陡坡效应。
初高差异二:高一的内容就包含高考考查点
高中知识量庞大,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年级学的更多是小初过渡知识,比如有理数、线段与角等内容,其实这些内容在中考中并不会直接考查。但是高中就不同了,高一所学的知识点通常会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并且如果在高一学习上欠下账,没弄懂的知识点没能及时补上就会影响之后的学习。
初高差异三:老师授课方式不同
初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比较直观的,而且是反复讲解。进入高中后,教师上课更注重分析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讲解的做法少了,大多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高中学科多,教学内容不同,所以每个教师教学方法都不相同、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经常不一致,所以,学生只有适应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
初高差异四: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习惯于“听、背、默”,大多都是仅仅书面作业,学习方面比较依赖于老师。然而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要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不能再继续沿用初中的学习方式,要避免单纯死记硬背、注重理解性记忆、联想法记忆。
学生要注意初高衔接的陡坡效应
产生“陡坡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识和学习能力要求的急剧变化和学生心理、方法调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个结果。外现出来就是“陡坡效应”。
到了高中,学生们的成绩分布情况一般都是高分和低分都少,处于中间段水平的人数比例最高。尤其是在初升高衔接阶段,高中前几次考试,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成绩不好的人占八成,成绩好的人只占两成,许多学生都会面对成绩骤降的情况,大家也要摆正心态,切不可气馁停步于山脚,要知道初高过渡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陡坡的过程,调整好学习方法成绩很快就能得到提升的。
家长要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巨变的一个时期。部分学生的适应性强,能迅速调整自我做到平稳过渡,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产生了一些心理变化,他们在心理上还会产生诸如失落感、孤独感、失重感等现象,还可能会有一段黯然神伤的经历,作为家长,也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做好开导工作,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高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