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发生了什么?2000多名医学生集体诉求!(医学生吵架语言)
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规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申请与授予,必须通过两项考试合格:一是执业医师考试;二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
也就是说,不能通过这两项考试,就不能取得学位。
甚至,有至少一百多名规培生给我们留言表示,由于规培考试和学位挂钩,他们既不能毕业入职工作,又不能继续升学。即便签了工作或考上博的,都没有了入职和入学资格。
按照规定,规培结业考试不合格,需要来年才可以再考。这样一来,至少两年的时间待业,都是二十好几的人,至少学了八年的医,结果因为补考,再荒废两年。几分之差,压力山大。
更可怕的是,倘若3年内未通过结业考核,就必须卷土重来,需自费重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所以,这些“落榜”的规培生呼吁:希望恢复往年的合理机会。
他们所说的“往年的合理机会”,是个什么机会?
就是恢复一年两试。
所谓一年两试,一位业内人士称,其实是一种误读。因为,从来就没有任何文件规定住培生结业考试一年有两次机会。前几年之所以实行一年两考,是规培制度初始化造成的问题。因各地进展不一,有的上半年入培,有的下半年入培,所以考虑地方实际,由各地自行实行一年两试。比如专硕参加上半年的考核,住培医师参加下半年的考核,这样一来,住培也一年只能考一次,只有专硕上半年没通过,才有可能下半年补考。
天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一下,住培医师不干了。心想,nn个腿,一样规培年限,不一样的考试次数,凭啥我们住培一年只能考一次,你们专硕就能一年考两次?
说好的考试公平呢?
还要不要?
于是,就强烈向上反映,专硕一年两考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
公平公正,无疑是核心价值观。所以,下有呼声,上有回应,从去年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就变成了一年一次。
可是,这下专硕规培生又不干了。nnd,之前的师兄师姐们都可以补考,咋到我们这就取消了?一年只给一次机会?这不是明摆着欺负咱这一届人?苍天啊!大地啊!不地道,不公平啊!
即便今年不给咱专硕规培生一年两试的补考机会,但让学位证与规培证脱钩,总可以吧?去年疫情虽也没有一年两试,可是学位证的发放,却与规培通过没通过不搭界。所以,虽然去年也取消了一年两试,可大家却并未心生愤懑与不满。
看看,这个世上,公平就是这样,永远是相对的。
说句实话,我们很多时候讨论公平,其实背后都是对自己利益的考量。
其实,在所有的社会规则中,没有任何一种规则,绝对公平。
还是举个例子吧。
我们医院有一个五十岁的骨科医生,八十年代内招入职后读了三年医学专科,也通过了执业助理和执业医师考试,但由于是内招的,属于集体工人身份,为高工6级。
这高工6级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相当于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这么一个工资水平。也就是连个初级职称都不到的待遇。
那么,他为什么不参加五年左右组织一次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以求取得更高工人技术等级(比如技师),从而提高工资标准呢?
不是不想,而是他的晋升通道被堵死了。
因为他的工人技术等级考试一直都是报考“卫生员”专业。可是,自从卫生部和计生委合为卫计委以后,就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技术等级考试划到了人社部门。而人社部门对许多行业的技术等级考试予以了取消,其中就有“卫生员”这一技术等级考试。
可怜这位同事到处诉求,甚至将电话打到了国家卫健委,可就是无法改变他想恢复“卫生员”这一工人技术等级考试。
从那以后,这位骨科医生只能在“高工”这一低薪岗位上到老甚至到死。而同样工龄,和他一同内招进医院从事急救车驾驶员的同事,却因为“驾驶员”这一工人职业技术等级考试没有被取消,而参加取得了驾驶员技师职业技术等级考试通过,每月工资比他要高出七八百元。
你说,这公平吗?
所以说,公平和不公平,很多时候,往往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当我们讨论公平的问题时,考量一件事情的公平度时,这个考量,不应该仅仅只是某个群体的考量,而是整体行业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考量。
教育部长陈宝生曾说过:“我们唯一能追求的公平,就是规则公平,但它并不会带来结果平等”。对你的公平,可能是对他的不公平,或者是对更多数人的不公平。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我们所苦苦追寻的“公平”,竟然多数情况可能会是在苦苦追寻着“不公平”。
公平不在局部,而在整体。但发出公平呼声的,却往往只是在局部。不同局部追求公平的意愿和诉求往往会矛盾交织、错综复杂。这时候,只有站在全局和整体的立场,才能协调平衡好各局部的需求和利益,兼顾各局部之间的影响和关系,作出权变的最优选择。
为此,更多在整体,才能追求公平。
而我们日常所看到、体会到的不公平,经常是因为具体的背景、位置、情境所造成,其本质上与得失心有关。
其实,上帝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往往会打开另一扇窗。如果眼界放得大一些,从三维走向四维,用历史的眼光看某件事情,就会发现很多事变得容易化解多了。
公平与否,很大程度上,与心量和境界有关。狭隘的“公平思维”,其实是一个陷阱,过于强调外部环境条件,要求阳光普照,而弱化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怨天尤人,本质上是一种弱者思维。真正的强者,更多地会内省,会不畏困难、不计得失、勇往直前。你拥有了这样的特质,等过一段时间来看,就会发现前者仍然停留在追求公平的原地,而后者已如脱缰野马驰骋在辽阔的天地之间。
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辩证法。在体制的大风车面前,我们很多人都有可能成为唐吉可德。理想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所以,在追问公平不公平之前,还是先要拼尽全力去努力拼搏,迎难奋斗。
昨天,有人留言说:“我们已经联系了北京卫健委,他们明确说了这两年都是因为疫情才只办一次的,没有以后只办一次的意思!
但说句实话,我对此并不乐观。个人觉得,恢复规培医生一年两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什么?
因为2017年试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经好几年了,仍然没有正式全国实行。由此可见,对于这些医学考试,要求只有越来越严,不可能越来越宽。毕竟,医生这个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但是,不能一年两试,可否让教育部取消规培与学位的挂钩,像去年一样,让学位证的发放,考研的录取与规培考核不牵连呢?
我们不妨做一个问卷调查,看看大家的意见吧!
问卷调查:
1、同意学位证发放及考研与规培考核无关。
2、支持学位证发放及考研与规培考核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