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同为顶级奢侈护肤品,为什么赫莲娜的销量远不如海蓝之谜?(赫莲娜lamerskii哪个更高端)

2023-08-13 21:13:17TONY杂谈167

赫莲娜母公司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互联网的水军很强大,不懂在知乎会不会被欧莱雅公关。

回答比较长,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同为顶级奢侈护肤品,为什么赫莲娜的销量远不如海蓝之谜?(赫莲娜lamerskii哪个更高端)

一,赫莲娜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关门撤柜,包括自己母公司所在的法国。

如果资生堂的CPB和The Ginza在日本撤柜,你会怎么想?

如果雅诗兰黛的海洋之谜(我不叫海蓝之谜,这个蓝字翻译得非常矫情)在美国撤柜,你会怎么想?

如果LVMH的娇兰在法国撤柜,你会怎么想?

如果高丝的黛珂,花王的嘉娜宝,在日本撤柜,你会怎么想?

如果拜尔斯道夫的La Pairie在德国撤柜,你会怎么想?

事实是:赫莲娜,现在全世界只有中日韩,俄罗斯,还有北欧的几个小国家有卖,其他主流国家全部关门撤柜了,包括在赫莲娜母公司欧莱雅所在地的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赫莲娜是犹太人),台湾(粪青死滚,老子只谈市场,老子不会怕粪青会战战兢兢加上“和地区”三个字)。(以上信息若有不准,请指正。只在网上免税店有卖不算)

欧莱雅集团在2000年把赫莲娜品牌引进中国,然后在《时尚》,《瑞丽》等美妆杂志,以及其他的媒体上不断地给消费者灌输赫莲娜多么高端,虽然没有直接说“赫莲娜是顶级贵妇品牌”,但是言下之意,以及当时你打赫莲娜的客服电话,客服也是如此说。

所以欧莱雅在中国的宣传洗脑威力强大,导致大多数稍微懂点美妆的网友或者博主,一提到赫莲娜,就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本能地飙出一句“赫莲娜是顶级贵妇品牌”……我只能呵呵,感觉很多人都被欧莱雅在中国的广告迷惑在一个井口里面,而不知道井口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二,就题主问的对比赫莲娜和海洋之谜

这两个牌子创始人创业的历史,我在这里就不多重复了,网上可以搜到很详细的介绍。

赫莲娜是欧莱雅在1988年收购。

海洋之谜是雅诗兰黛在1995年收购。

不同点是,海洋之谜从创始人女儿出售给雅诗兰黛,海洋之谜就仅被出售过一次。

而赫莲娜自从创始人去世后,被不同的集团,比如高露洁棕榄,转手卖过好几次。因为接手的几个集团都把赫莲娜运营的非常差,导致后来赫莲娜的收购价格一路狂跌,最后才被欧莱雅以很低的价格买下。

海洋之谜被收购时是产品比较单一的,貌似只有一款面霜。和南通的季德胜蛇药一样,目前拥有的公司都不太乐意让公众知道,他们产品的完整配方,都已经随创始人去了另一个世界,现在的配方都是不完整的。海洋之谜创始人生前没有留下面霜完整的配方。是雅诗兰黛是后来从海洋之谜创始人女儿提供的创始人的手稿,以及听创始人女人回忆她以前目睹她父亲如何制造面霜,再总结出来的配方。所以不谈雅诗兰黛能摸索出原配方的七七八八,但是至少三三四四估计是有的。

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海洋之谜在创始人去世后,因为真正的配方无人知晓,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是后来被雅诗兰黛收购,雅诗兰黛利用自身的优良资源,把海洋之谜运营得很好。海洋之谜原先是一款小众高端的品牌,雅诗兰黛看中的,是它的配方。

再反观赫莲娜,被收购之前和海洋之谜主打单一产品不同,赫莲娜的产品线广,涵盖了护肤,彩妆,香氛,产品众多,而且貌似没有一款主打的经典产品(睫毛膏例外,因为它带不动整个品牌),或者配方。后来的收购者看上的,往往是赫莲娜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而不是像海蓝之谜一样看中的是配方。正是因为赫莲娜没有经典知名的单品或者配方,所以后来的收购者往往推出过很多赫莲娜的新品,但是全部都失败。最后导致赫莲娜一跌再跌,被不停地转手出售,最后才被欧莱雅买下。

比较一下:

海洋之谜是销量开始下跌,后来被雅诗兰黛买下,恢复元气,大卖。

而赫莲娜是多年被转手,销量一跌再跌,多年以后才被欧莱雅买下。

雅诗兰黛收购海洋之谜后,是用心去经营,比如投入研发,开拓产品线,广告宣传,等等,雅诗兰黛是把海蓝之谜当成自己的当家产品之一。但是品牌风格和原来创始人在世的时候相差不大,比较好地继承了原品牌的风格,拿准了消费群体的定位。

而欧莱雅当时收购赫莲娜的初心,并不是要把赫莲娜做好,而是抱着一种“万一被别人买去太可惜”的心态。买下来之后,欧莱雅似乎对赫莲娜的资源供给力度也不大,尝试过多次转型,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每次转型都给创始人在世时的原品牌风格相去甚远,没有能针对到合适的消费群体市场不断流失。

三,分析一下欧莱雅对赫莲娜过去十几年的运营。

答主是在2004年开始接触美妆的。如果是再之前,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有关赫莲娜具体的产品,在网上也很难搜到比较详细的信息了,所以就从2004年开始讨论。因为赫莲娜虽然睫毛膏名气大,但是决定品牌销量和营收的,还是护肤品,所以就只讨论护肤品。

当时赫莲娜的细列不多,分为

保湿

控油

美白

维C(不主打美白,主打让皮肤有活力)

维A(主打抗皱)

活力修颜(主打防松弛)

和常见的品牌一样,每个细列大概也是分为洁面,水,眼霜,精华,乳液/面霜,面膜等产品。

当时兰蔻的美白精华是780元,赫莲娜的美白精华是795元,价格相差不大。

兰蔻的再生青春眼霜是450元,赫莲娜的胶原蛋白眼霜是580元。当时拨打客服,客服的答复是赫莲娜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品牌,价格会比市面常见的高端品牌还要贵出20%左右。

当时的赫莲娜产品的包装也类似专业的美容院产品,低调踏实,不走娇兰一样的华丽路线。

这就是2004年赫莲娜的一个大致的状态,从后来发生的事,证明欧莱雅对这个状态是不满意的。

个人推测原因可能如下:

保湿,控油,美白系列,缺乏口碑好的单品,和竞争品牌相比没有优势,而且价格还比很多竞争品牌高。

比较个性化的维C和维A系列,首先维C和维A并不是什么罕见东西,便宜的超市几十块的产品也含有,而赫莲娜的要卖到600到800。而且赫莲娜是一个主打高档百货商店专柜的牌子,主打维C和维A,不是说和品牌定位不符,而是说对看上维C维A的这类消费者而言,专柜品牌的诱惑力,比不上主打专业的药妆品牌,药妆给人的印象更专业,而且价格也更加有优势。

活力修颜系列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这个系列主打防松弛,但是护肤品对色斑,细纹或许能有一点点肉眼能看到的细微改善。但是对于松弛,护肤品基本可以说是没多大效果的。虽然夸张的广告宣传可以短暂地吸引消费者来尝试,但是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消费者尝试一次看不到效果就不会再购买,何况赫莲娜价格不便宜。

所以欧莱雅对赫莲娜的这个状态不满意。

后来欧莱雅给赫莲娜高调地推出了极致之美,完美烁金,黑珍珠几个系列。

这几个系列和之前赫莲娜的风格不同,极致之美和完美烁金两个系列广告词风格很高调。

极致之美主打全面多效,给轻熟皮肤。

完美烁金主打含有黄金,抗氧化,给年轻皮肤。

尤其是完美烁金,当时的广告是非常高调的,给人一种一鼓作气的感觉。但是后来却成了放羊的孩子,让消费者有种不再信任的感觉。

就是完美烁金系列当时广告宣传得很牛逼,说是把黄金加入护肤品,专门为年轻皮肤防初老。但是卖了没多久就停产了。停产的原因肯定是销量不好。而消费者也有被欺骗的感觉。之前广告吹得那么牛逼,我相信你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停产了。如果下次赫莲娜再出一个新品,消费者还会再相信吗?虽然高调出新品,然后两三年就停产,这是欧莱雅集团下大多数品牌的通病,细数一下兰蔻也是如此。但是毕竟欧莱雅把兰蔻当做当家花旦,把最好的资源都给了兰蔻,所以兰蔻有这个资本折腾。而赫莲娜,就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了。

再后来,欧莱雅又把赫莲娜大换血,把控油,维C(维C2017年被复活了眼霜和精华),维A,活力修颜系列全部砍掉了。和胶原蛋白,美白系列换了新的,非常华丽的包装。从原来的专业路线,转变成和娇兰一样的,包装华丽的贵妇路线,但是这一举动非常失败,消费者不吃,欧莱雅很快意识到了,所以又开始和欧洲什么整容诊所合作,还走专业路线。

小插曲:

赫莲娜当时给产品命名,都非常喜欢蹭科技,或者当下流行话题的热度,或者广告用看起来带有医学背景,却很夸张的言辞。

粉底液叫“克隆”粉底液

美白系列一开始叫“数码美白”,其实和数码压根没有任何关系。

美白系列后来又改名叫“精钻美白”,说是从钻石加工吸取到了灵感,但是仔细研究一下赫莲娜的广告词,原来从钻石加工吸取到的灵感,仅仅是用在广告词里面而已,并不是用在产品本身。

一个宣称可以缩小毛孔的精华,取名“智能完颜”,卖到靠近800。毛孔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就算医美的果酸,水杨酸换肤,还是镭射,效果都非常有限,更别说护肤品了。虽然宣称可以缩小毛孔的护肤品很多,但是一款单一主打缩小毛孔,还没什么效果的精华,有胆卖到接近800,销量惨淡可想而知。也是高调打广告,然后销量惨淡,很快停产。

保湿系列也是广告说“和其他品牌的保湿产品不一样,我们的不但能给皮肤补水,还能增加皮肤本身的储水能力”,试问真有这么牛逼,为何又很快停产?

再对比一下海洋之谜过去十几年,虽然每个牌子都难免会有推出后销量不佳,停产的产品。但是海洋之谜停产的产品并不多(更新换代名字小有改动的不算停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部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再反观赫莲娜,仿佛就是一个放羊的孩子,或者是一个不停吹牛逼的小丑。每次都是高调地宣传新品,产品命名也喜欢用很牛逼,或者听起来很专业的名字,价格还比常见牌子贵很多。消费者信了,花钱买了看不到你广告宣传的效果,就不会再买,同时也会不再相信赫莲娜这个品牌。而其他在观望的潜在消费者,看到的是赫莲娜自己也对产品没信心,卖没多久就停产了,这部分消费者更加不会再相信赫莲娜。

所以赫莲娜的消费者,过去就是被赫莲娜这么折腾,太失望了,绕道去别家了。

四,薄利多销可以可以赚钱,那反过来,暴利少销也一样能赚钱。

赫莲娜品牌起源于澳大利亚,发扬光大在美国,现在的母公司欧莱雅在法国。赫莲娜本人是犹太人,现在以色列是犹太人国家,很多犹太人还以赫莲娜女士为豪。

但是现在的事实是,赫莲娜在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以色列,全部关门撤柜(在法国仅能网购),不但如此,在全世界大多数主流国家都撤柜,目前只剩下屈指可数的中日韩,俄罗斯,还有北欧少数国家有专柜。

我在回答一开始就举例了,如果资生堂的CPB在日本撤柜,你会怎么看?

赫莲娜虽然日本韩国也有卖,但是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中国代购。而且就算在日本的商场,韩国的免税店,赫莲娜柜台的寒酸和冷清(比如东京新宿的京王百货),赫莲娜专柜和其他品牌人头攒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活像一个专为代购采购用的快餐店——大步冲进来,不多问,直接掏出手机看订单,买完立刻闪人。所以可以很绝对地说,中国市场是赫莲娜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不是中国消费者和代购,光凭日本韩国俄罗斯北欧本地的零星的消费者,赫莲娜早就死了。

中国市场,就好比一口井,很多消费者还不懂井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欧莱雅恰好利用了这一点,十几年来给消费者不停地洗脑把赫莲娜塑造成什么顶级品牌,我在回答一开始就提到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听到赫莲娜三个字,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而是本能地条件反射就脱口而出是“顶级贵妇品牌”,不得不惊叹欧莱雅在中国广告洗脑威力之强大。

关于价格,2004年前后同集团兰蔻的美白精华7是780,赫莲娜是795。而现在,兰蔻的800多,涨了一点点,而赫莲娜,卖到了3100!价格翻了近四倍!请问美白效果也翻了四倍吗?

欧莱雅把赫莲娜连续大幅度涨价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就是薄利多销和暴利少销的道理,因为全世界不断撤柜,销量不断下跌,为了要赚钱,只能从这仅存的一点点消费者身上尽最大程度地赚取油水,力争利润最大化。

二是为了面子上和雅诗兰黛的海洋之谜竞争过得去。

虽然把赫莲娜和海洋之谜放到一个档次有点抬举赫莲娜了,人家海洋之谜在全世界主流国家都卖得很好。但是毕竟很多人喜欢把欧莱雅和雅诗兰黛的两大集团做比较。

正是因为海洋之谜有些单品价格比较高,如果赫莲娜的价格不跟上去,感觉实在对不住所谓的“欧莱雅集团顶级品牌”的面子。所以欧莱雅很一厢情愿地认为,把赫莲娜的价格涨上去了,赫莲娜就可以和海洋之谜平起平坐了(仅仅在价格上平起平坐,呵呵)。

最后重点强调一下,本文绝对不是给赫莲娜盖棺定论,而是把赫莲娜过去十几年的,还有现在的经营状况,作为现象,描述给大家听,各人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PS:本人或许会引起两类人的不适

第一类,是欧莱雅的水军公关。欧莱雅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的水军和公关可不是盖的。但是知乎我回答的关于美妆的问题不多,暂且不确定知乎有没有大量的欧莱雅水军公关。

第二类,就好比当年欧洲人批评清政府的太监制度一样,人家皇帝还没表态呢,太监就急得跳起来大骂欧洲人:“割我们鸡鸡是圣上对我们莫大的恩惠,关你什么事了!”

同样的道理,正是因为欧莱雅在中国过去十几年广告宣传洗脑威力巨大,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赫莲娜是顶级贵妇品牌”,现在却被一刀揭穿。况且这部分人里面,大多数都是买不起赫莲娜的,她们把“有朝一日能买得起赫莲娜”当作多年的人生奋斗目标,现在大梦一朝破灭,她们一时间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她们虽然心里面也会因为看了这篇文章而会多去关注赫莲娜在全世界的真实销售情况,但是她们面子上还是挂不住,所以要就和上面举例的太监一样,要搬出各种理由来给赫莲娜洗地。常见的洗地理由如下:

1,撤柜就怎么啦?这是人家公司的销售策略啊。

回公公:确实很多公司为了策略会放弃部分国家市场。但是像赫莲娜这样,在自己母公司所在地法国,在全世界绝大多数主流国家都撤柜,难道也是策略?哪间公司不是想多赚钱的?

2,人家涨价近四倍怎么啦?涨价是人家的自由!

回公公:我也有描述事实的自由。

例子就不一一再举,总之从这些洗地的提出的理由,就能看出他们的不敢针对关键问题的心虚。

“同为顶级奢侈护肤品,为什么赫莲娜的销量远不如海蓝之谜?(赫莲娜lamerskii哪个更高端)” 的相关文章

原创
            天竺葵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原创 天竺葵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原标题:天竺葵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天竺葵又叫洋绣球,不喜欢它味道的人叫臭绣球,其实就是天竺葵的这种味道,有镇静安神的作用,所以喜欢它的花友,都会把它养殖在卧室里阳光充足的地方。天竺葵开花颜色很是鲜艳,花期也很长,养殖方法比较简单,所以喜欢养殖天竺葵的花友也是很多。那天竺...

一个时代彻底终结!别了,IE浏览器!网友们不舍也担心:各种网上考试报名怎么办?

一个时代彻底终结!别了,IE浏览器!网友们不舍也担心:各种网上考试报名怎么办?

在超过25年后 微软终于要在明年淘汰掉 IE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了 据报道,微软表示 其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简称:IE)将基本淘汰 标志着又一款数字产品将退出历史...

你怎么看待IE浏览器退役?

你怎么看待IE浏览器退役?

和IE浏览器正式说再见的时候,终究是到了。 5月16日,微软Edge浏览器在微博正式公布称,微软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正式退役,此后其功能将由Edge浏览器接棒。至此,这个诞生于1995年,有着27年历史的浏览器落下帷幕。...

唏嘘!27年后,IE浏览器正式退役

唏嘘!27年后,IE浏览器正式退役

  27岁的微软IE浏览器宣告退役。   当地时间6月15日,微软正式结束对网页浏览软件“Internet Explorer(IE)”的支持。   此前,5月16日,微软Edge浏览器在官方微博宣布,微软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正式退役,之后其功能将由Edge浏览器接棒。...

27年终落幕!微软宣布:IE浏览器正式退役!网友:考试报名咋办?

27年终落幕!微软宣布:IE浏览器正式退役!网友:考试报名咋办?

记者 | 吴羽 又是一个传奇时代的结束!微软最新宣布,微软IE浏览器6月16日正式退役! 网友纷纷感叹,这是几代人的青春见证者! 微软IE浏览器6月...

刚刚!工行信用卡官宣永久提额!额度翻3倍!高达10万

刚刚!工行信用卡官宣永久提额!额度翻3倍!高达10万

刚刚,工商银行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工商银行信用卡在11日、12日将进行一波永久提额,额度翻至3倍,最高达10万! 据悉,此次提额为邀请制,只有受邀客户可以享受此次提额服务,收到95588的提额短信才有资格提额。短信内容如下: “【YXTE00007380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