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夺命航班,却没看到印度河边的小姨子。(印度河在哪里地图)
原标题:经历了夺命航班,却没看到印度河边的小姨子。
菁致:最文艺的生活引领者!
降落伊斯兰堡之前的痛苦飞行
记得在香港机场等待飞曼谷的航班时,泰航的空乘小姐来到我的座位前,一袭泰国长裙,以泰国人最常见的姿势,双腿并拢弯曲,跪坐在我的旁边,开始登记我的航班信息。我惊讶于他们对客户的服务精神,这绝无仅有的尊重,只此一家,别无寻处。但是,这也无法改变泰航飞机之烂所带给我的印象,直到我到达伊斯兰堡的公寓中,脑子中依旧有被高空气压虐过的后遗症。
从香港机场起飞的那一刻,因为飞机舱内外气压调剂的不精确,被绑在座椅上的我,脑内随着飞机的攀爬而产生了如气球被充气般的膨胀,直至到达飞行高度飞机自动巡航,这种疼痛逐渐减轻并使我进入睡眠。飞机降落曼谷机场准备转机,气压的问题又导致了脑内的剧痛,那种感觉如同大脑在萎缩中与脑壳逐渐剥离。在之前所有航班中从未有过的体验,使我有种命丧航班的感觉。然而,从曼谷到伊斯兰堡,如果还是这架飞机,那么这样的起飞和降落,我还需要再承受一次。事实如我所料,这架飞机又起航了。
到达机伊斯兰堡场后需要打一个1分钟不到电话,差点被当地人忽悠去几十元。随着接机的车回到公寓,路上交流的后几个月的工作,大脑已无法积极应对。
古印度文明在巴基斯坦
我知道可能在这里要待上多半年的时间,闲暇时也可以慢慢了解古印度文明的起源。某天早上刚到办公室,就接到明天集体去克什米尔的消息,但是这次要看雪山的目的地,与位于索恩河上游与Sivalik Hills西瓦利克山脉交汇处的索尼亚(Soanian)遗址不在一条线上。这位于索恩河谷(soan Valley)的遗址可以被确认为旧石器时代的依存,标着者很早以前就有远古时代就有人住在这片土地上了。想着还有手头的工作,并且也需要为看似危险的白沙瓦之行做准备,所以,不去也罢。
其实,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印度文明与现在的印度地域基本无关,巴基斯坦这块土地基本上承载了古印度文明绝大多数东西。在印巴分制之前,他们统称为印度,之后巴基斯坦在英国支持下,选择南亚次大陆北方的印度河流域为基础而独立,并命名巴基斯坦。而剩下的南亚次大陆南部,除了后来独立的孟加拉、不丹、锡金,斯里兰卡之外,基本上都属于现在的印度;
对于印度最早的印象来自于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本集》以及婆罗门等级制度和印度教气势磅礴、雕刻精美的庙宇,这些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公元前1700年,那么,所谓的古印度文明的遗迹在现代印度国境之内基本没有,更何况,在哈拉帕城市遗址被发现之前,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谷没有任何相关文字记录和遗址。难道,古印度文明留给印度的只是一个玩笑?
但是,哈拉帕古城遗址以及随后的莫亨约达罗的发现,让人们一度怀疑,公元前3000年的哈拉帕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流传到印度河,并在此生根发芽。因为在乌尔城的遗址中发现了哈拉帕文字的印章,但是印章的文字却无法辨认。随后的上百多遗址的发掘,让平静的印度河谷热闹起来。所以,沿着历史的时间段,我想带你挨各凑热闹吧。
从奎达到波伦河谷的卡奇平原
首都的公寓每天晚上9点到10点停电,所以经常在伊斯兰堡F10的Fatima公园里疾走一圈后,再喝一杯童叟无欺的芒果沙冰,时间刚好一个小时,回去继续工作。公园与其周围的市场往往成为晚餐后加餐,以及交流工作的绝好地方。其中包含聊一下在首都之外的见闻。
某天中午,急匆匆地回到公寓,找到刚从西北地区回来的兄弟,问他,我要去奎达勘察,那里安全吗?“跑去干啥”他回答说,“沿路荒漠的山道,纯朴的民风会使你下车买个水果都会被包围,或许这样的危险会来自那里突发的人群”。
在伊斯兰堡的公寓中等来了司机的电话,匆忙间出门与那位兄弟道别。将我从伊朗带来的旅行包放到车后排,从启动的那一刻开始直到俾路支斯坦省首府奎达的路上,这辆让人惬意的凯美瑞就属于我和司机了。除了偶尔出现的城镇,补充囊与水,大面积的荒漠如懂得施展催眠术一般让人沉沉入睡。似乎,工作之余的时间,我已经有了去周围的景点去溜达的习惯了。
从巴基斯坦东北部的俾路支斯坦省首府奎达,向南偏东的方向,通过波伦山口(bolunpass),沿着波伦河进入卡奇(Kachhi)的冲击小平原,此平原距离东南方向流经俾路支斯坦省的印度河仅有125英里。在平原内一个被称为迈尔戈(Mehrgarh)的区域内,因波伦河(bolun river )突然改道,冲刷出了一个陡峭而富含文明沉淀物的河岸横断面。对个文化层面的分析中才发现,这里是从公元前7000年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公元前2500年结束的文化时代。
古印度文明起源于迈尔戈文化
公元前7000开始,迈格尔人以沼泽鹿、水牛、印度羚等12种大型猎物为主的狩猎生活,盖长方形泥砖的建筑作为储藏室。到公元前6000年,他们已开始圈养牛和绵羊,以及种植小麦和大麦,这说明迈尔戈文明早已完成从狩猎向饲养家畜的转化,并有了农业的雏形。到公元前5500年,这里还没有陶器,除了常规的小燧石片、石斧、石头器皿外,还有大量满是贝壳、绿松石和天青石的珠子,以及用涂满沥青已密封保存的篮子,发达的大麦小麦的种植,以及山羊的养殖加快了农业的产生。
从公元前5500—4800的时期,已初步形成农业,90%的广袤的土地上被种植的麦子所覆盖,用此时出现的粗略的灰陶和黑陶,去雕塑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与信仰。
到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3500年,用加工光滑的彩色陶珠和更加细腻赤陶土雕像来装饰自己和日常生活。那些被发现的熔炉和铜制品,说明文明已进入铜石并用的年代。至公元前4000年,房屋的结构已经变为两层,并且在房屋里发现有动物和几何图形饰纹的陶器。
公元前3500年到3000年代。随后的大规模发掘后才发现,按照定居点遗址的年代排列,北方的定居点年代久远,南方的定居点相对比较新,说明这里的人群是从北向南逐渐迁徙而定居的。在最后的千年里,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陶制和骨制印章首次出现,有着丰满乳房和佩戴奇异的女神小雕像也开始出现。直到前2500年左右,迈尔戈被彻底地遗弃,在他南部3英里的地方,崛起了被称为纳沙罗的新兴据点。
古印度文明早期的纳沙罗文化
纳沙罗文化 naushahro 。从公元前 3000 到 2550 年,迈格尔人逐渐迁移到纳沙罗定居点,到公元前2500年迈尔戈定居地被遗弃,纳沙罗定居点一片繁荣景象。 公元前2550到公元前1900年,他们已使用陶轮来拉出陶胚,已经可以制作高脚杯、碗和坛子之类的陶器。陶器上已经出现几何图案和包括鱼纹在内的动物图案 。同时,位于印度河流域内部、具有哈拉帕文明的考特-第吉城,所出土的陶器与纳沙罗都有着相同风格和图案,以及依然有没有门的房间。
可以判断纳沙罗文化,是迈尔戈定居点文化到成熟哈拉帕城镇文化的中间阶段,也可称为早期的哈拉帕文明。
工作之余的下午,开车游荡在这片虽在波伦河谷内,却四通八达的小平原上,气候干燥却又河水充沛,山峰阻挡却也空气流通顺畅,峡谷悠长承载雨水之收集。这个福泽宝地便酝酿了印度次大陆早期的文明,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该文明越来越多的特征出现在整个印度河谷地区。以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壮丽的中心城市为代表的文明恢宏形态,形成于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500年这一个世纪多的时间内。

可以看出,从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这一文明的基础打了近5000年。它不是外来入侵的结果,文明的灵感也不是泊来品,而是从当地人长期的努力,卓越的才智和复杂的信仰中生成的。
原来文化的扩散如同我返回伊斯兰堡
随着奎达一周工作的结束,在第二天的早上开始返回伊斯兰堡。从荒芜到繁华,从贫瘠到富饶,可想而知,随着定居条件的改善,波伦河谷的生态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群,那么,在这里四通八大的交通下,迈格尔文化也应该沿着脚下的路,将他们的文化带到更富饶和繁荣的印度河谷去生根发芽。我忽然就明白了文明的脉络,或许,当我再一次坐在伊斯兰堡公寓旁,大家一起吃着披萨喝着mountain dew,看着手中巴基斯坦纸币上印着的莫亨约·达罗遗址,我得盘算一下,去哪个项目可以让我更加接近印度河文明的其他据点。

有时候也逛伊斯兰堡周遭的景点,去国家博物馆后面的元首林,看各国领导人种下的树,巴铁的关系尤其我国领导人的树最多。经历玛格丽特酒店的大爆炸,以及不期而至的地震。
最近没有太多的事情,晚上逛当地的市场可以以极低的价钱买到皮草、大牌香水、品牌鞋服,简直比免税店还免税店。同事们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告诉你去哪家买天梭比国内便宜两千多,在哪家买CAT的鞋子是国内的2折。凡此种种,这些工程师出身的无聊男人们,在购物上显示出比这里做行政的女人更多天赋与热情。因为,生活除了眼前时断时续的项目以及一成不变且遥遥无期的日子,还需要其他的乐趣去填充。

从巴基斯坦北方的首都伊斯兰堡到南方的旧都卡拉奇之间,这所有城市都建在印度河流域内。河水滋养的农业成为城市的基础,且逐渐成长壮大。正如前面所说,在印度河流域中段以拉哈尔为首的几个城市的项目以具备验收条件,现代化的技术逐渐覆盖这里,持续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这又给了我一次四处游荡的机会。
哈拉帕代表了古印度河文明
在萨希瓦尔驻扎的一个月内,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本地员工去验收,坐着车追着当地人去施工或整改,为了保证充足的工程提前量而协调客户去跟随我的步伐。间或还有相关项目的兄弟一起协作,最终完成交付。就有那么工作之余的有限时间, 直接到距离很近的一个景点去看看。这就是代表整个印度河文明的哈拉帕城市遗址。

当时已接近黄昏,带着从伊斯兰堡借来的相机,用拉近的镜头拍下了黄昏下的平静土地。古老树木和缠绕的藤蔓,砖切的排水系统和排水沟,窄小的房屋和寺庙残留。曾经埋在泥土之下的遗址,如果不是被发觉,早已被修建木尔坦铁路的奸商们偷完砖头,毁坏殆尽。或许,那个时候再去看哈拉帕,那就只能看拉哈尔到木尔坦铁路的路基了。途中有人当地人陪同的黄种人迎面而来,问我是不是韩国人。原来棒子也来这里旅游了。
此时的哈拉帕博物馆已经关门,只能自己了解这段历史。

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印度河流域文明前3300-前1700年在印度河河岸上发展,以土著 达罗毗荼人 建立的哈拉帕和莫亨约达罗城市文明为代表,因哈拉帕遗址发现较早,也称为哈拉帕文明。
当欧洲人还生活在村庄里,英伦三岛上的巨石阵还在建设中,达罗毗荼人已经生活在自己建设的城市中,开始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供水和排污系统了。在他们以伟大的哈拉帕和莫亨约达罗为代表的城市中,从富丽堂皇的皇宫到行政机关直至居民的房间,都有独立的洗澡间和独立的排污系统。他们高超的形状各异的泥砖烧制技术,保障了砌成的供排水渠道顺利运行。

除此之外,哈拉帕人可以制作精美的瓷器,首饰,生活用品等。他们独有的石质图文印章被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他们采用的玛瑙、天青石、黄金等原材料,都来自于阿富汗山区距离印度河以北约500英里的奥克萨斯河的一条支流沿岸,一个叫绍图盖的采矿区。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早已形成了一张连接阿拉伯海以及中亚甚至更远的贸易网。哈拉帕特有的文字随着货物的交流也流传出去,但是这些文字所代表的意义尚未被破解出来。

哈拉帕文明繁盛时期在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700年间,其衰落期经历了2到3个世纪,哈拉帕文明突然消失了。1000年后的公元前600,在印度河以东很远的恒河流域,出现了与哈拉帕文明风格迥异的崭新文化。他们拥有不同的语言、新的宗教、灿烂的文字、生产力水平很高的农业和先进的冶铁技术。
那么恒河文明与印度河文明之间有没有关系,那就应该去追随雅利安人的脚步吧。 敬请期待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