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也护不住了!33岁华晨宇“无地自容”,“永远的神”终成捧杀-华晨宇随意演唱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低声吟唱、表情迷惑,像是在念经作法;
“鸡爪”挥舞、浑身颤抖,似乎发疯中邪。
这就是网友“赏析”华晨宇唱歌后的评价。
而更让人不解的,还是他那群“脑残粉”。
“我们哥哥的音乐是挑观众的,是音乐上的神。”
对于他粉丝如此不着边际、“封神”程度的捧杀。
没有比“教父与一帮虔诚教徒”更贴切的形容了。
而他粉丝越是疯狂,在外人看来,华晨宇就越像个“笑话”。
如今拜“脑残粉”所赐,他已经被大家嘲讽的无地自容。
华晨宇之所以能吸附这些虔诚“信徒”,究竟靠的是什么?
01家庭造就性格华晨宇父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银矿经营者。
而华晨宇生母则相形见绌。
不对等的家庭地位很快便导致了家庭的破裂。
父母离婚后,父亲另寻佳人并迅速组建了新的家庭。
华晨宇则遭到了冷落,即使他依旧处境优渥。
最亲近的家人却从父母变成了保姆,令人唏嘘不已。
缺乏父爱的童年为他的叛逆奠定了基调。
生疏而敏感的父子关系,让他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为了争取父亲的关注,他开始努力证明自己。
参加音乐选拔节目一炮而红后。
顶着“火星弟弟”头衔进军乐坛的他,似乎有了打脸父亲的资本。
其人格形象的形成,离不开外部条件的影响。
然而,其后天选择同样尤为重要。
成名之前,华晨宇是个孤僻内敛的音乐爱好者。
自小缺乏关爱的他在机缘巧合之下爱上了音乐。
乐器、乐理知识、歌词曲调像小精灵一般,为其生活缀满了星光。
或许从那时起,他已深知自己日后必将踏上音乐的舞台。
油然而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更是让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02出道时就暴露“大神”属性真正助力其出道的是一档名为《快乐男声》的选秀节目。
海选环节濒临淘汰之际,命中注定的贵人尚雯婕挺身而出。
以一己之力席卷宇内,极尽所能送华晨宇进入复赛。
被幸运女神眷顾的华晨宇,在此后的比拼中均有惊无险地完成晋级。
可见其并没有辜负导师尚雯婕的美意,进入决赛后,更是上演了黑马逆袭的翻盘好戏。
夺得2013年度总冠军后,其顺势进入了湖南台重点培养对象的名单。
享受到资源倾斜、媒体聚焦的红利后,华晨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了大江南北。
夺冠过程中赢得媒体和主办方青睐的表演方式,更是成为他深信不疑的不二法门。
所以大火之后,他刚愎自用,誓要彰显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这样偏执的心理,无疑导致了他早期的口碑前功尽弃。
一个被乐坛前辈视作天才的新晋歌手,踏上了作茧自缚的“毁灭之路”。
有人曾这样概括过华晨宇的演唱风格:
“低吟蓄势,深情开场;灵魂抽离,浑身颤抖;
拉长音调,仰天嘶吼;力竭跪倒,半吟收尾。”
其实仔细回顾他的成名史,我们不难发现。
这套演唱模式,早已成为他奉为圭臬的独家秘方。
早年在《快乐男声》的舞台上演唱《无字歌》时。
他便全程眯眼摇头哼唱,无不“野心昭昭”想彰显个性 。
得到导师尚雯婕的肯定后。
他对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愈发自信。
可以说,主办方及背后的赞助商辛苦打造的金冠。
彻底激活了华晨宇的潜在的叛逆人格。
拖长调和标高音渐渐成为华晨宇作品的独有标志。
无论是广受赞誉的作品《烟火中的尘埃》里自带空灵特质的高音。
还是后续诸如《齐天》《我管你》等作品中备受争议的高音部分。
华晨宇唯独钟爱的演唱习惯都展露无遗。
从此他貌似陷入了一个怪圈。
不管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还是试图改编的乐坛经典之作。
他都不放过植入高音长调的任何机会。
特别是改编周杰伦创作的快节奏说唱作品《双截棍》时。
明知这首歌不适宜拉长声调、提高音量。
他依旧固执己见,无数观众感到费解。
除此之外,翘着兰花指甩双截棍的怪异设计,更是让人直呼辣眼睛。
迷之自信彻底摧毁了华晨宇的认知能力。
似乎每一首经典曲目都会因他的高音植入而再创辉煌。
甚至原作者都应对他的到来感到蓬荜生辉。
为了证明自己的高音,他不惜赌上职业生涯也要向乐坛前辈张杰挑战。
双方在《这就是爱》这首歌的比拼中尽显疲态。
不同的是,张杰因听其唱歌而疲惫,华晨宇因炫技过度而疲惫。
新歌《癌》的发行,更是让无数听众愤怒不已。
演唱时华晨宇躺在一个类似病床的舞台上。
用极具张力的无意识抽搐和极具表现力的发病癫狂之态。
演绎了自己对于备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的理解。
他浮夸的跳大神式表演,属实是败光了多年积累的路人缘。
即便遭到多数人的抵制和批判,华晨宇依旧闭门造车。
延续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演唱风格。
舞台上,他凭借一己之力扮演好大神角色。
自命不凡地俯瞰人间,传承神灵之意志。
舞台下,他的粉丝费尽心思揣摩其歌曲背后的深意并积极传播。
充分地扮演好了一个“奉神教徒”的角色。
耐心运作的华晨宇团队,和粉丝群体的默契配合。
助力华晨宇从舆论风暴中一次又一次顺利脱身。
这样不计代价、突破底线的庇护和强捧,也让华晨宇越来越迷失自我。

与众不同的滑稽表演渐渐成为个性的象征。
种种骚操作更是让他饱受质疑。
他不留情面地公然辱骂嘲讽那些理性指出其缺陷并给予宝贵建议的群体。
一次演唱会上,故意诱导粉丝为其戴上“华语乐坛的神”的桂冠。
随后自以为居功至伟而沾沾自喜,露出蠢货般的笑容;
特制超话回击质疑其不懂艺术的群体。
甚至宣称其作品有着挑选观众的功能。
如此含沙射影地羞辱意见相左却同样热爱音乐的粉丝。
实在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操作。
除此之外,其粉丝的包容袒护及非理性强捧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一次,华晨宇开办杭州演唱会时,在资源协调和场馆协调上都发生了重大纰漏。
没有坐位加上当日的暴雨天气,其粉丝依旧甘之如饴、如痴如醉。
穿着雨靴在泥地中聆听华晨宇演唱的名场面流传许久,这一行为招致无数非议与谩骂。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华晨宇粉丝坚定的为其爱豆辩解。
用一腔热血劝退了为他们发声的好心群众。
其次,“脑残粉”还在网络上重拳出击,为华晨宇打抱不平。
他们把华晨宇的名誉和尊严看的十分重要,甚至要大于个人利益。
同台共事的同事沈腾因说不出华晨宇的代表作,而惨遭华晨宇粉丝谩骂,
同台共事的同事贾玲因未礼尚往来地发微博帮华晨宇宣传新专辑而惨遭毁谤。
有幸在节目中结识的前辈郑佩佩。
应华晨宇要求帮其宣传专辑。
反而被其粉丝捕风捉影、阴阳怪气。
华晨宇粉丝一系列愚蠢行为的背后所展现的。
是华晨宇放任粉丝胡作非为而不加干预的缺陷。
尽管粉丝不计代价地为其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华晨宇本人却依旧以自我为中心。
放任其团队割韭菜、坑害粉丝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
总而言之,他始终不愿走出舒适区正视自己的缺陷,这便是其作茧自缚的后果。
而遥想当年在《明日之子》的舞台上锐评毛不易的画面,着实是令人愤恨。
感受不到《消愁》中画面感、严格把控曲调的华晨宇。
如今却拿不出一首原创度高、传唱度广、风评极佳的歌曲。
当年作为导师斩钉截铁否定毛不易时,又是否会预料到如今的尴尬处境。
颇有一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既视感。
虽然华大公子表现的“神经且抑郁”。
但是他足够显赫的家世背景和不俗的吸金能力。
都注定他不曾感受过“消愁”的迷惘。
十年前王杰曾委婉劝诫华晨宇不要为了炫技而飙高音,融入感情的高音更具美感。
可惜华晨宇并没有听进去,依旧我行我素、标新立异。
十年后饱受质疑的他,似乎正遭到了“不听老人言”的人反噬。
简言之,他犯下了“三宗罪”。
分别体现在跳大神这一表演形式、飙高音拉长调、剽窃他人智慧三方面。
华晨宇确实该醒悟了,粉丝疼爱庇护他固然值得高兴。
不过逾越底线、不明事理甚至颠倒黑白的偏爱是要不得的。
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勇于面对外界的批评和质疑,才是他真正该去做的。
文、编辑 | 念初
感谢您的阅读,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