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强基计划88万人报考,附策略分析(2021强基计划确认入口)
2023年强基计划共计39所院校招生,据统计,今年总报名人次约88万人次。其中包括了同一个人报名后取消,再报名的情况,所以实际报名人数应该还要低一些。
今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次总数比起2021年的187万人次,降低了60%左右,对比2022年上涨了2万人次左右。
一、2023报名人次统计
据网络统计,今年39所强基高校总报名人次约88万人次。其中包括了同一个人报名后取消,再报名的情况,所以实际报名人数应该还要低一些。总数比起2021年的187万人次,降低了60%左右;与去年相比持平。

39所高校中北大是最火热的,报名人次在4万人次以上,川大武大中山清华浙大也比较热,都在三万五千人以上。从数据上能看出来今年考生比往年更加理性,不是只追着顶级名校不放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强基的院校报名人数都不算太高。看来,新的政策确实让很多人不得不认真抉择,不能再拿这几所学校只当托底而不入选不去。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同学对校考自信不够,而转向选择其他凭高考分入围的学校。
二、往年年报名人次对比

1、强基报名人次连续四年都非常火爆的高校(人次每年均进入前十名):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2、强基报名人次连续四年热度较低的高校(人次每年均排在最后十名):
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3、2023年强基报名人次相比2022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前十名高校:


三、今年入围分数线会下降吗?
今年报名人数与往年持平,很多家长可能第一反应并不是太关心,反而会更关心今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吗?这个问题要从入围分数线的规则来分析。
强基的入围分数线是高校按照一类考生高考成绩(今年部分学科有加权)排名,然后以规定招生计划数一定倍数圈人,最后一名的分数线就是入围分数线了。所以他跟各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和入围倍数有关。
今年大部分高校招生计划是稳中有升的,而入围倍数通常在4-6倍不等,和去年也相差不多,所以预计入围人数和去年差不多。
预计变动会比较大的几所高校: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南大、中科大、浙大、厦大、西交、同济。
清北主要是因为不少二类考生被审核掉了,这批考生部分流入了一批考生,会跟着一起竞争,这里面不排除一些高考成绩本身就很优秀的考生。相当于略加大了顶部学生的竞争压力。而且可以预见,这批考生一旦入围,凭借竞赛金银牌奖项,复试更会如鱼得水,可以说只要入围基本就是一只脚踏进清北。
而复交南浙科和同济西交厦大等8所新强基高校,相信大家都明白。强基校考难度一般都是比高考要难一些的,又是高校命题,和高考科目、分值都不一样,所以难度肯定会加大(分数没有什么可比性了)。所以,已经报名的考生一定要积极备考,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四、易升专家报考策略建议
1、中山大学的激增让我很难不联想到法国小马哥访问中山大学的强力助推
2、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为2022年报名人次最多的高校,2023年的热度都有不小的削减,毕竟2%的录取率确实是很低,很多考生虽说是有名校梦,但也需量力而为
3、华东五校(复交浙南科)凭借新的强基模式,报名成功即可入围考核,而不是按照高考成绩入围,成功的吸引了一大波人气,着实有分走了清北的一部分目标人群的重大嫌疑。
4、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的热度一直在线,除了它们的强基专业较多,招生范围较广外,可能和它们有【基础医学】专业的招生有关;另外武大、川大这个分数档的学生也是相对较多的
5、不得不提的是东北大学,仅招生一个专业(自动化)有10706人次报名,这个专业的吃香程度、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建议:
1、对于不想准备强基计划笔试的学生来说,格外关注无笔试、仅面试的16所高校
2、对于想只要报名即能参加学校考核,而不是按照高考分数来划定入围的学生来说,着重关注标注有【初试】字样的8所高校
3、对于想看39所强基高校2023招生简章+视频讲解的学生和家长,可以点击我的图像进入主页查看
4、对于想了解强基计划8大面试题型及对应真题的学生和家长,可在下留言,我会逐一发给大家。
5、报考现已经结束,不能修改报考院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