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蜀”字,但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江东书院带你去剑门(蜀这个字念什么意思)
关注文化,关注传承,关注上海江东书院,瞩目于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四川这地方古代叫什么?”
“蜀!”
别说,上海江东书院诗词游的孩子们
还真的有点见多识广的味道
不give 点color see see
还真以为江东书院
就是那些大兴的国学机构呢!

“那蜀字,又是什么意思呢?”上海江东书院创始人、孩子们最喜欢的大仙追问道。这下,叽叽喳喳的娃娃们不知道了,大人们也懵了,一个个深沉的不说话。
大仙启发大家,“蜀字里面有个虫,按照中国的造字法,那蜀很可能就是一种虫。猜猜是什么虫呢?”“老虎,大虫”“蛇,长虫”……“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有点像,可是,可是错了。
大仙又启发,“有一种虫,对中华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人把这种虫生产的东西,卖到了西亚和欧洲。这条卖东西的路,还有一个专有的名词。这个虫是什么?这条路叫什么?”话音未落,“蚕”、“丝绸之路”,声音此起彼伏。


“对了,蜀,《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蚕。那又谁最早开始驯化野蚕呢?”“黄帝的老婆嫘(léi)祖”,有家长这么回答。
“驯化蚕,可能不是一个人。嫘祖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她开始养蚕缫丝。还有一个人,就是《蜀道难》中蜀国开国之君,‘蚕丛及鱼凫’的‘蚕丛’。不仅仅是蚕丛,蜀国几个君主都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蚕丛驯化了野蚕,鱼凫发明了捕鱼,鳖灵开始了治水”……
一场高水平的文化之旅就这么开始了。“这样讲故事,还有人不懂吗?还有人不喜欢吗?”有家长这么说。

其实,这还不算开始。早在半个月之前,教材网上发给大家后,家长和孩子们就开始了预习。这不,在成都的双流机场,刚刚集中,孩子们就开始了背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双流机场集体背诵《蜀道难》
在车上,吟诵《蜀道难》更赢得了一片掌声。
“攻克了《蜀道难》,唐诗之旅再无险路”,大仙如此评价《蜀道难》对大家学习唐诗的意义。
自创线路,自编教材,自带老师……上海江东书院创设中国诗词地理游之后,已经成功举办了数十次,足迹遍及了大半个中国,引发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南方周末》还以“进了书院老气横秋,这不是传统教育的目的——一场‘诗词地理游学’试验”为题,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跟着诗词走一回,祖国就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这是上海江东书院创设中国诗词地理游之后,家长发自内心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