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不死,进行削藩,那么朱棣还敢抢夺皇位吗?(假如朱标不死,朱棣不敢反)
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皇帝中有名的生育能手,在他建立大明以后,为了保证明王朝千秋万代的传下去。朱元璋捡起了自唐宋时期就已经废除的皇室子弟封藩问题,既然封藩的制度被废除,自然是发现了它的弊端,毕竟前朝那么多帝王也都不是傻子。而出身草莽的朱元璋却由于性格多疑,而且童年时见到过很多不法的官员,这导致当了皇帝的他根本不信任自己手下的这些官员大臣。因此,他希望在边关要塞之地,都有自己的儿子把守他才放心,因此,他在分封藩王的时候,不但把军队交给他们,而且把收税的权力也交了一部分给他们,甚至把分封藩地官员的升迁安排也归所在地藩王的管辖,而不用受中央吏部的制约。藩王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利,这也为朱元璋死后朱棣抢夺侄子的皇位提供了先天条件。
大家都知道,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朱标因病逝世。悲痛至极的朱元璋没有再从众多儿子里选择一位当大明的继承人,而是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随后,当时的燕王朱棣为了抵抗削藩以“靖难”为由,发动了夺取皇位的战争,最后朱允炆不敌,被燕王朱棣攻入京师。至此,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朱棣这一支血脉成为了后来明朝的正统。那如果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没有死,朱标坐上皇位后会不会削藩,如果削藩朱棣会不会造反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朱标这位太子,朱元璋培养的接班人。史料记载朱标出生于公元1355年,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据说生母是李淑妃,但自其出生便一直被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抚养。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带人反抗元顺帝的统治呢,正巧攻打到今天的南京城,血战之中的朱元璋听到消息高兴的手舞足蹈,第一次做父亲的朱元璋喜出望外,对这位儿子抱有极高的期望。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今天的南京自立为吴王,随后便册立朱标为世子。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成了皇帝,朱标也从世子身份变成太子。
相对朱标而言,朱棣就的命就没有那么好了,公元1360年,朱元璋正和元末另一位起义军陈友谅的军队打仗。当时的陈友谅人多将广,兵锋正盛,很多人都已经收拾细软家当准备散伙逃命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位身份卑贱的妃子生下了朱棣。由于朱棣母亲身份低贱,而且当时朱元璋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了,所以朱棣相对哥哥朱标而言没有得到过什么较好的待遇,基本属于放养的形势。反观哥哥朱标就不一样了,为了培养朱标,朱元璋派当时很著名的学者宋濂贴身教导朱标读书,还派李善长、徐达这两个文武官员分别排行第一的人指点。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朱棣开始喜欢和武将粗人们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他的文化课虽然很烂,但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俗话说人不怕穷,就怕比。洪武四年,朱元璋开始封赏自己的二十几位儿子,年仅十一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十年后,长大成人的朱棣奉命就藩,地点是元朝的旧都——北京。除了朱棣,当时这些赴外就任的藩王都很不爽,没有谁不想当皇帝,但他们却都没有谋反的野心,朱棣也是一样。但是洪武二十五年,随着太子朱标的病逝,位子一下空了出来,这些藩王们就瞬间蠢蠢欲动起来了,朱棣就是动的最狠的那一位。
朱标死了,朱棣认为自己在诸多皇子中论政务军事能力的综合素质,无愧于第一。他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机会被召回京城,立为太子。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朱元璋竟然不搞民主竞选,直接钦点了朱允炆为太子。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在朱元璋死后朱棣就借助削藩之事造反了,那如果朱标没有死,朱棣会不会反呢?根据史料推测,这种几率几乎为零。原因就是朱棣虽然不爽,但朱标毕竟是嫡长子,自己的哥哥,长兄如父,而且古代向来讲究论资排位。朱标凭靠的是这些资历,但这只是他能力的一小部分,最靠的住的,还是军事实力。
大家知道,朱元璋虽然性格残暴多疑,但在朱标活着的时候并不太过分,因为他知道朱标自小在乱世之长大,看着自己一步步取得天下,他的资历完全可以在自己死后镇压得住这些功臣。而朱标死后,一心要立皇孙朱允炆为太子的朱元璋就不得不得大开杀戒了。原因也很简单,当时朱允炆才十五岁,还只是一个孩子,一点资历没有,那些尸山血海里打出来的功臣才不会重视他,肯定会蠢蠢欲动,他必须为孙子杀掉这些人。如果朱标还活着,朱元璋就不会杀掉这些名将,而朱棣之所以能成功的很大原因也在于侄子朱允炆无将可用。如果朱标活着,蓝玉,冯胜这些名将就不会死,朱棣虽然带兵打仗也厉害,但跟这些老前辈比起来还是逊色一筹。况且,如果朱标继位,朱棣根本没有谋反的理由,如果他强行造反,一定会被天下共击之!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朱棣这只燕子,终是飞过了金陵城。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