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权力最大的太子,他若不死,朱棣永远只是燕王,根本不敢反抗(明朝权力最大的大臣)
朱元璋虽然有很多儿子,但他最钟意的只有两个人,分别是朱标和朱棣,朱标是马皇后所生,而朱棣的母亲是一位妃子,再加上朱标是长子,所以朱元璋对朱标最疼爱。

一,朱标与朱棣,虽为兄弟,但性格迥异
在朱元璋成为吴王时,朱标就是世子了,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朱标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朱标的性格与朱元璋大不相同,他为人宽厚,对下属宽容,那些大臣在饱受朱元璋的高压统治之后,对朱标极为拥戴。

朱标辅佐朱元璋处理朝政多年,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再加上朝中大臣绝大多数对他十分尊敬,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朱标绝对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诸多皇子中最像朱元璋的,他喜欢骑马打仗,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他一直随军作战。在朱元璋设立藩王时,朱棣被封为燕王,率领骄兵悍将镇守北方,顺道打击北方蒙古残余势力。

朱标没死之前,朱棣没想过自己会当皇帝,但朱标死后,朱棣的心态就变了,他认为自己现在是所有皇子中最出色的一个,朱元璋一定会让自己做继承人,但谁能想到侄子朱允炆成为了帝国的接班人。
二,朱允炆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朱允炆当上皇帝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藩王拥兵自重历来都是各王朝统治者最头疼的事情,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在位时尚能镇住这些藩王,但年纪轻轻,又是晚辈的朱允炆如何能镇住他们呢?

为了解决自己的心头大患,朱允炆决定削藩,加强中央的统治,历朝历代削藩都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然而朱允炆为求速度,上来就挑最难的,甚至在数月之内废除五位藩王,逼死湘王朱柏。
朱允炆的这些操作实际上就是为了给朱棣看的:如果不主动接受,下一个就是你自己。殊不知,朱允炆的骚操作不仅引得北方诸将对中央不满,甚至还让藩王有了联合抵抗中央的决心。

朱棣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在诸多藩王的支持下,立刻组建一支反抗中央的大军,随后在与中央军的对战中不断壮大自己,仅用4年的时间就把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做了皇帝。
三,朱允炆的愚蠢,成全了朱棣,结果了自己
朱棣能成为在大一统王朝里面成功翻身的皇帝,离不开朱允炆的愚蠢,作为皇帝,朱允炆重文轻武,在战争期间任命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三个文臣做军事顾问,一群不懂军事的人在那瞎指挥,完全就是在祸害军队。

在选择平叛将军时,朱允炆最先启用的是老将耿炳文,然而后面竟然用了李景隆这个大草包,他虽然是名将李文忠的后代,但根本无法与李文忠相提并论,朱棣在李景隆的“送兵,送物资”的政策照顾下,军队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四,朱标若是皇帝,朱棣造反只有灭亡
朱标如果坐上了皇帝,那朝廷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了,文臣武将无一不服,而且只要朱标活着,朱元璋就不会杀蓝玉,因为蓝玉是朱标的拥戴者,有了蓝玉的加持,即使朱标资质过于平庸,朱棣也不敢起兵造反。

朱标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非常明白如何削藩,他一定会循序渐进,逐个削弱,而不像朱允炆那么激进,再说朱标待人宽厚,藩王都是自己的兄弟,就算朱棣要起兵,也不会有藩王支持他,最终的下场只有兵败身亡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朱标的英年早逝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遗憾,如果朱标当上皇帝,明朝后面的发展会是怎么样呢?还会有那么多的奇葩皇帝出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