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敢造反?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弑杀大量功臣名将(朱棣为什么不和朱元璋埋在一起)
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第一人选的确是朱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太子身故,长孙年幼,朕欲立燕王为太子。”
。但是明朝大儒刘三吾却站出来表示:“若立四子燕王为皇太子,二子秦王、三子晋王该如何自处?”
你让朱老四接班,朱老二和朱老三你想好了怎么安置吗?这样等于让“兄弟相残内乱”。
朱元璋思来想去,决定推出皇太孙朱允炆,让自己的那三个儿子,去互相制约,以达到平衡。可以说朱元璋想得相当深远和周全!他选朱标的儿子当皇位继承人,名正言顺,大方向是没有错的。
唯一值得关注和探讨的是,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朱标育有五子,朱允炆只是庶长子,一向讲究礼法的朱元璋为何会传位庶子朱允炆?
第一太子妃常氏的父亲的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舅舅是大明悍将蓝玉,她嫁给朱标后,为朱标生了两个儿子,朱雄英和朱允熥,但朱雄英很早就去世了,建在的只有朱允熥。
朱允炆的母亲叫吕氏,她是吕本的女儿。是宋末名将吕文焕的后人,在元朝时曾出任过元帅府都事,后来投降了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就让他的女儿,嫁给了朱标当妾,地位在常氏之下。通过对比两人背后的力量,朱允熥妥妥碾压朱允炆。
常遇春的老婆是蓝玉的姐姐,也就是说,蓝玉是常氏的舅舅。虽然常氏去世了,却还有蓝玉。
蓝玉是朱标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只要有蓝玉在,就算朱标去世了,朱允熥背后的力量,也强大到无法抗衡,蓝玉必会死保朱允熥。因此朱元璋若真的传位给了朱允熥,根本就不会开启蓝玉案。如果朱允熥即位的话,蓝玉以及常遇春的后人,无疑会获得更高的地位,乃至于成为类似于汉朝历史上的外戚家族。而这,自然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即外戚和宦官干预朝政,都是古代王朝走向的重要原因。因此,朱元璋不仅没有册立朱允熥,还对蓝玉等武将痛下杀手。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公元1392年,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先是诛杀了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不久之后,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公元1393年,蓝玉案爆发,不仅蓝玉被诛杀,傅友德、王弼等人也受到了牵连,最终被杀者达到了1.5万人
朱元璋开启蓝玉案,就是为了替朱允炆扫除威胁!故而只要蓝玉还活着,朱棣就算再不服气,也不敢造反。须知朱棣敢造朱允炆的反,有一条关键因素,就是看到经过蓝玉案之后,明朝的大将们基本上都被朱元璋杀光了,没人再是他对手!反观朱允炆背后力量,没法跟朱允熥相比。但他却有个巨大优势,那就是明朝初期时,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的尖锐矛盾。文官为了避免武官集团重新主导朝政,都反对朱允熥而力推朱允炆,
据说,太子朱标生病的时候,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
在朱标病死后,朱允炆由于悲伤过度,人都哭瘦了一圈。朱元璋看到大为感动,朱允炆的性格,显然和朱标颇为相似,都是极其孝顺,这促使朱元璋爱屋及乌,更加疼爱朱允炆这个孙子。
于是不久就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标若活着,朱元璋也不会那么滥杀,朱标就能镇住。朱标一死无论谁当皇上,功勋武贵,就成了大问题。因为他们许多人,都跟朱元璋有联姻关系。所以如何避免外戚专权(功勋武贵集团),就成了朱元璋必须直面的头等大事!
但无论怎样,显然若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熥,那么朱棣就等于失去机会。他再不服气,也不敢造反。但同时外戚专权的概率,也是极大的,这又是一道难以抉择的选择题。年老的朱元璋为了皇孙的把能做的都做了。奈何谁也没料到,朱允炆却不堪大任,把好端端的局面弄的狼狈不已。
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登上皇位,力行削藩策略,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被逼自尽;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