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时路过一小镇,给它“改名”后,如今成国际大都市(朱棣去哪了)
>朱元璋手拿破碗打下了天下后生了许多儿子,其中四儿子朱棣是非常具有野心和才华的,不过一直没能得到朱元璋的认可成为皇权继承人,后来朱允炆继位,朱棣坐不住了,直接带着手下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坐上了皇位。
那时很多人对于朱允炆谋权篡位嗤之以鼻,认为他大逆不道。不过自古以来皇位都是能者居之,他能带兵登上皇帝宝座说明并不是平庸之辈,虽然最后获取皇权并不光彩,可最后的胜利是他拿捏的,历史都得承认他是为皇帝。
他发起靖难之役能够成功绝非偶然,这跟他英明领导有很大关系。在他起兵的途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次路过一个小镇时曾为它改过名,后来小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然成为国际大都市。他给小镇为什么要改名?小镇如今是哪个地区?
他在公元前的1360年出生,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当时继承者通常都是从嫡出中挑选,能当上下一任皇帝的只有太子朱标。他跟皇权可谓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不过朱棣在皇家长大,见识了皇权的魅力,自然而然产生了做皇帝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离掌握皇权还有些距离,收敛锋芒小心翼翼的听从朱元璋的指派。后来朱棣成为了燕王,驻守在北京地区。直到太子朱标去世,朱棣意识到机会来了。原本他以为自己的父皇会考虑有才干的自己,谁知道竟然会让侄子朱允炆继位。
他虽然有想要谋权之心,当也渴望能获取朱元璋的认同,顺理成章的从自家父亲手里拿皇权,结果心心念念的肥肉被小好多岁的侄子获得,他怎么会甘心。于是他开始计划谋反了。在公元1399年,朱棣开启了夺位之路。
他从北平出发,举着杀奸逆臣子的名头开始发兵。当朱棣往南下方向出击的时候,路过了一个名叫海津镇的地方。据相关信息表明,海津镇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被大环境影响才逐渐形成陆地的。
在汉朝被称之为武清县,元朝叫作海津镇,主要依赖食盐相关产业进行发展。朱棣途经此处看着百姓忙碌的景象,再想想他即将攻占应天生出壮志凌云感,于是在冥思苦想后决定将海津镇改做天津。
朱棣提出改名,一时间很多人都不解其意。和他相熟的将领询问,朱棣只是摇摇头并没有多解释什么。直到后来他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他才对小镇改名之事给予了答复。他跟小镇改名为天津,主要是希望小镇能成为天子的港口,从该位置出发南下必定能拿下皇位。
大臣们了解他的深意,纷纷表示改的好。因此天津一名被保留的下来,直到今日也仍旧没有变过。确实不负朱棣期望,天津经过了多番的发展,在各朝代中有很逐步提升了经济发展脚步,它从无人问津的小地方渐渐成为不少人看好的重要港口。
当新中国成立之后,天津成了了直辖市,在我国境内可以说是第一大国际都市。与此同时,它和北京是非常近的,借着“老大”进行发展自身经济水平在快速的提升。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港口,他存在很大的优势。时间推移到如今,天津依旧是很重要的港口城市,为我国运输业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
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坐上皇位必定有过人之处。朱棣贵为王爷,能逃过自家父亲的猜忌推翻侄子的统治坐上皇位,他的野心和实力都值得肯定。朱棣在起兵南下途中路过海津镇时将其改名也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之举,他知道自己是一定可以拿下皇权的,改名天津是对自己未来做皇帝的期许,也说明他并不是个平庸之辈。正所谓种什么样的因,就会得怎样的果。因为他谋权篡位的举动,导致后辈们纷纷效仿,让不少庶子都生出了夺位之心,以至于明朝后世经常陷入内斗之中。如今现代人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他不该做出反叛的事情,可更多的人觉得那时太子朱标去世、朱樉残暴的情况下,他登上皇位是符合常理的,可谁知道朱元璋居然让自己的皇孙继位,是迫于无奈举兵谋反夺天下的。
参考文献: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明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