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和贵妃的区别?(皇贵妃和贵妃的区别在哪里)
皇贵妃这个称号,明朝发明,清朝沿用。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认为"皇贵妃"来源于明宣宗朱瞻基的继后孙氏,然而宣德实录里并没有出现"皇贵妃"这一称呼,孙氏一直都是贵妃。她因为破例被授予皇后的金宝而加"皇",相当于一个荣誉称号。跟明太祖朱元璋的郭宁妃是皇宁妃,李淑妃是皇淑妃一样,此时的皇贵妃也只是一个尊称而已。

明实录里第一次出现"皇贵妃"是在景泰七年八月,明代宗朱祁钰册封宠妃唐云燕为皇贵妃,然而唐皇贵妃也没风光多久。次年正月,幽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唐云燕的皇贵妃身份也不复存在,降为郕王侍妾的身份殉葬,此时文献中又有"贵妃唐氏"而不是"皇贵妃唐氏",这时候的贵妃和皇贵妃还是混用的关系。
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改元天顺。实录中有天顺元年四月重新册封皇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氏为贵妃。因为周氏之前的贵妃位分还是明代宗朱祁钰登基后不久给她封的,小叔子封嫂子,总归是名不正,言不顺。

但《皇明帝后纪略》记载周贵妃在老公复辟后的称号是皇贵妃,李贤的《天顺日录》也记载朱祁镇封皇太子的母亲周氏为皇贵妃。朱见深登基后,尊两宫太后也有写"尊母后皇后为慈懿皇太后,母妃皇贵妃为皇太后"。但又有"诣圣母贵妃宫前"这一句。可见此时的皇贵妃依旧和贵妃是混用关系,皇贵妃还是荣誉称号。
真正使皇贵妃成为凌驾于贵妃之上的一个全新的妃位等级还是在成化十二年,明宪宗朱见深册封跟亲妈同龄的贵妃万氏为皇贵妃。万氏当贵妃的时候还没有金宝,估计当上皇贵妃才给她老人家补上的,此时的皇贵妃相比前面宣德、景泰、天顺三朝,是从贵妃位子上再升一级,而不是加皇字以示尊崇。
但是在成化二十三年七月,也就是明宪宗去世前一个月,他加封生育三个皇子的宸妃邵氏为贵妃时,却赐予了邵氏金宝。邵贵妃是继孙贵妃之后,明代唯二拥有金宝的贵妃。其他人都是升级当上皇贵妃以后才有的金宝。可以说此时皇贵妃的等级刚刚确立,制度还不够完善。
册贵妃曰: 恢弘治道必始于家齐昭宣化原实由于内助顾壸政得人以分理斯名位度德以序升时际雍熙贤可混众,咨尔宸妃邵氏,禀性柔嘉,因心和顺点契宫帷之教明徵图史之言行中笙簧德新黻藻心恐晏朝恒致鸡鸣之警天锡多胤每召罴梦之祥矧并膺茅土分封宜重增祎翟崇宠兹,特以金册金宝加尔为贵妃。

接下来,明孝宗、明武宗两朝没有皇贵妃和贵妃,跳过。"改礼狂魔"明世宗登基后,才把明朝后宫封号正式确立为皇后、皇妃(皇贵妃、贵妃、妃)、皇嫔这三等。道长朝册封贵妃有册无宝,册封皇贵妃有册有宝。贵妃死后谥号四个字,皇贵妃死后谥号六个字。此时的皇贵妃和贵妃的等级才算是明确分开了。
自此,皇贵妃取代了贵妃众妃之首的地位,成为明清两朝后宫仅次于皇后之下的位号。
参考资料:《明实录》《明代宫廷女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