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再读《黔之驴》:很多时候,我远远比不上那头“驴”(黔之驴讲的是什么道理)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文章《黔之驴》,这个成语也主要用来形容方法用尽、本领使完,驴,也成了外强中干的代表。驴在这个成语中,是一个反面典型,以前我也经常嘲笑这头黔驴。当成年、工作、成家之后,再读《黔之驴》时,我对那头驴的认知从轻视,变成了理解,甚至还有一丝佩服。因为有些时候,我所做的,远远不如那头“黔驴”。
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先来看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in,四声)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柳宗元(唐)
从过程上来讲,驴也是一个胜利者
驴和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两者的斗争结果是没有悬念的。驴有什么技能?驴无非就是会尥蹶子、会“蹄之”而已,虽有一定的杀伤力,但也有弊端,极其不灵活,攻击方式单一。驴要想不被老虎吃掉,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其锋芒,就是这辈子都不要见到老虎。可是,驴生不易,就是有好事者用船将它带到了黔地,把它送到了老虎面前。

面对虎视眈眈、流着口水的老虎,驴是怎么做的?“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一开始,驴用自己的雷一般的叫声,吓走了老虎。换个说法,就是用叫声欺骗了老虎,让老虎出现了误判,对驴产生了恐惧心理,这是一种软杀伤。这才会有老虎后来的一步步试探。驴,也就给自己多赢得了几天的生命。必死的驴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长,打破了虎想要立刻吃掉驴的企图。从这个角度来讲,驴其实是也是胜者。

但是驴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此,而在于精神。大家不禁要问,驴能有什么精神?有,而且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四个字——竭尽全力。黔驴技穷,既然是技穷,那必然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不然不能称之为“穷”;而且驴不仅仅用了我们知道的攻击能力——“蹄之”,还让自己的叫声变成了一种软杀伤,这也算是激发了自己的潜力。技穷的背后,是竭尽全力。
那个人,好像不如一头驴啊
我们所希望的人生,是那种含着金汤勺出生,一辈子一帆风顺的人生。即使不能如此,我们也希望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能够顺顺利利、如己所愿。但是,就像“黔驴”的驴生一样,总有好事者将它带到黔地一样,命运这个好事者也总会让我们处于不利的境地。

破产、店铺关门、中年危机、上司不满、同事朋友出卖、坚持却不见收获……太多负能量的词语充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对这些不顺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次转头就跑,又有多少次在做着无用的、感动自我的坚持。要知道,坚持和竭尽全力没有一点关系的。坚持只是保持了一个状态,而竭尽全力是用尽了所用的方法。要知道,解决问题,靠的是方法,而仅仅不是傻傻的执着。

人所以很多时候,确实是不如那头黔驴。它尚且能够盘点自身的技能,用尽自身的技能,综合运用自己的技能。用尽所有方法之后而死去的驴,一点都不悲哀,至少它真正的斗争过。而我们,是否完全了解自己的能力,又是否在困难面前真正用尽了所有的方法?而且,作为人,作为知道黔驴技穷这个成语、知道能力不够会有如何后果的人,是否曾未雨绸缪,从眼前的舒适圈里走出来,做点什么来提升过自己的能力?真的,那个人,好像不如一头驴啊。
但是,驴毕竟死了,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竭尽全力之后,最后的下场和“驴”一般,被老虎吃了个干干净净。这时候就有必要再学习一下老虎。
老虎提供了一套如何认识未知事务的范例
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也是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正确认识了它,才能掌握它。《黔之驴》中的老虎战胜驴过程,就提供了一套如何认识新事物的范例。
1、观察。对于老虎来说,驴是陌生的,是摸不到底细的。“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in,四声)然,莫相知。”,可见,第一次观察的结果,老虎是害怕驴的,但这种害怕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陌生感。
2、继续观察。既然瞄准了对手,认准了一件事,不能因为未知就放弃。虎也是这么做的,然后“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虎发现了驴不仅身高体大,而且叫声恐怖。如果老虎在第一步就放弃了,自然就不会了解驴的叫声。但这时候老虎,还是害怕的,换句话说,老虎还没有完全弄清楚驴。换句话说,这个新的“知识点”,老虎还没有学会。

3、坚持观察。老虎“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老虎坚持不懈,来来回回的观察,认为驴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但是,这是老虎观察得来的,万一老虎判断错了怎么办?所以,老虎到了驴的跟前,也不敢放手一搏。
4、实践试探。老虎于是“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老虎更进一步,到驴身边挑逗一下,试一试,发现驴原来就这么一回事。这时候,老虎通过实践试探验证了自己之前的判断,然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如果老虎试探之后,发现驴还有其他大招,应该就会回去重新思考对策了。
如果,我们能像“黔驴”一样竭尽全力,又像老虎那样善于认识新事物,在世界飞速变化的今天,或许,或者说至少不会那么快就落后于时代,被时代所抛弃吧。

奥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