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盛而衰,极乐而哀(盛极必衰,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出自哪里)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这世界绝非有什么极乐之乐。正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盛唐,即是如此。
陈凯歌——我心中的电影界诗人。他的作品总是那么华美、华美中又透出凄惨悲凉,他从不是在阐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他的哲学思想、文学底蕴,足够我们品味一生。尽管这部花费了六年心血、斥巨资拍摄的《妖猫传》打上映以来就饱受争议,但话是说给懂的人听的,一部优秀作品,也是要给懂的人看的。陈是一位有野心的导演,这种野心不在于他对票房的执着,而是对真正的好电影的坚持。如果说《芳华》展现了七、八十年代的青春美好,那《妖猫传》更是呈现出了大唐的繁荣,还原出了万民归顺、万邦来仪之景象。
影片以妖猫奇案引出了埋藏三十年的贵妃死亡的真相。帝王宠幸妃嫔的故事比比皆是,唯独玄宗与贵妃的爱情流传千年。可如果这一切都是假象,又有谁能够心甘情愿去拥抱它?影片的关键词——幻术。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想要知道真相,就要从你所看到的“真相”上去找。世间万物,真假参半,假亦作真,真亦做假,重要的是人心里的想法。
“极乐之宴”将本片推入高潮,唐玄宗李隆基为杨贵妃庆生宴设群臣,以酒注池,牡丹为林,怎一个奢华了得。就如《长恨歌》中所写“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影片中,杨玉环的扮演者张榕容,她能够代表杨贵妃吗?并不能。她并不像某些女星生而妖艳,但她的脸极具辨识度,再而她的一颦一笑,充满妩媚;她的身段步姿,透露出高贵,她不是贵妃,却仿佛有贵妃的魂。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唐玄宗的扮演者张鲁一了,他把这个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在他的眼神中,我看到坚定自信、狂妄自大、彷徨、绝情、不舍…(击鼓一段甚是精彩,不在此剧透)
安史之乱为本片转折点,这个事件就发生在“极乐之宴”后不久。或许,在那场宴会上,每个人的命格就已经注定,谁都心知肚明,谁又都无力回天。马嵬驿兵变(不啰嗦,请自己百科)玄宗不得不杀死杨贵妃,没错,尸解大法可以让人气脉全无,永保容颜,却不能让人起死回生。他爱玉环,可他更爱帝王的权利与尊严,他背叛了一起白头偕老的承诺。杨玉环,她真的甘愿赴死吗?棺材上血淋淋的印记说明了一切,她爱玄宗,她选择了隐忍,选择被活埋,她带着那抹嘲讽的笑容毅然决然饮下御赐的酒,走上那条不归路。这个故事里,玄宗才是最厉害的幻术师,他骗过了世人,骗了玉环,可他骗不了自己,他的后半生,只能在遗憾中凄凄惨惨度过。
开元盛世皆为空,谁与韶华共憔悴。盛世之时,杨贵妃是大唐荣耀的象征;衰落之时,她是被人抛弃的负累。可是大唐陨落绝不是她的错,就算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其他人起兵反叛。杨贵妃,不过是政治上的牺牲品。她以鲜血为爱献祭,证明了身在帝王家,生死不由人。
其实,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就在于玄宗的包容。包容到了极致,就成了目中无人。对对手的轻蔑,导致了藩镇不断扩张,节度使权利最终凌驾于皇权之上。影片中,外国人也可以在唐朝度日,还可以在朝廷为官,臣子觊觎贵妃,玄宗非但没有除掉他甚至都不罢免他的官职,只是对他说了一句话:“贵妃永远不是一个人”。这句一语双关,一则表明玄宗自己的主权,二则说明贵妃就如他豢养的宠物,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一个没有选择权利的人,是不能被称之为人的。玄宗自以为拥有一切,无人可与其匹敌,于是自己亲手葬送了王朝,葬送了贵妃,葬送了自己…怪他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也对,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还有什么可与之媲美呢。
我爱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也爱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最美的诗篇,不会因花萼相辉楼的坍塌而被忘怀,真挚的情感,不会因大唐的覆灭而消散。
你想梦回唐朝吗?谁不想梦回唐朝?
PS:深夜有感而发,未经检查,语句不通或有错字请原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