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读(小雅•鹿鸣之什•采薇)(李山教授讲解诗经观后感)
诗经讲读之167:小雅•鹿鸣之什
采薇
采薇采薇,(薇,野豌豆,野生,嫩叶可食)
薇亦作止。(作:指薇刚长出来;止:语尾助词。)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莫,古同“暮”,岁暮,年末)
靡室靡家,(靡,无)
玁狁之故;(玁狁yǎnyǔn,春秋时称“狄”,秦汉时称“匈奴”)
不遑启居,(遑,闲遐;启居,安居,休息)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柔,肥嫩)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烈烈,形容忧心之切,即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戍shù,驻守)
靡使归聘。(使,信使,使者;聘,访也,问也;没有信使代我问家里的情况)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刚,老而硬)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阳,农历十月为“阳”,现代还称十月为“小阳春”)
王事靡盬,(盬gǔ,名词是“盐池”,动词是“止息”)
不遑启处。(启处,同上章的“启居”,指休息)
忧心孔疚,(疚,病也;孔疚,很痛苦)
我行不来。(来,回家)
彼尔维何,(尔,通“薾”,花盛也;维何,为什么)
维常之华。(常,常棣)
彼路斯何,(路,通“辂”,即大车)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戎车,兵车)
四牡业业。(四匹高大的公马)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骙骙kuí,强壮貌)
君子所依,(君子,指将帅;依,乘,或依靠)
小人所腓。(小人,士兵;腓féi,隐蔽,遮挡)
四牡翼翼,(翼翼,行止整齐,行止熟练)
象弭鱼服。(象弭mǐ,象牙装饰的弓;鱼服,即“鱼菔”,鱼皮做的箭袋)
岂不日戒,(日戒,每日警备)
玁狁孔棘。(棘,紧急)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思,助词)
雨雪霏霏。(雨yù雪,下雪)
行道迟迟,(迟迟,遥远)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莫知,没有人知道)
这是一首讲述战争的诗,诗人当是类似当今的军旅作家。诗中多次提到“玁狁”,可以认为诗中的战争是抗击周朝北方狄人的战争,创作时间可能是周宣王时代,西周的作品。《毛诗正义》认为是一首“遣戍役”的诗,其实不尽然,从最后一章看,倒像是一首写退役的诗。
全诗六章四十八句,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第五章,最后一章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战时生活。诗人远离家乡,年复一年,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生活艰难,吃野菜,甚至野菜都没得吃,“载饥载渴”,“薇亦刚止”;军务繁重,“我戍未定”,“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心情压抑,“靡室靡家”,蓝天当屋,草地当席,有家不能回,“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玁狁之故”。
第二部分,写战争场景。装备,“四牡业业(骙骙、翼翼)”,“象弭鱼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士气,“岂敢定居”,“岂不日戒”;敌情,“玁狁孔棘”,“一月三捷”, 玁狁经常来偷袭,一个月要打三次大战。
第三部分,写退役回家路上的所见所思。这一章的诗句,成为汉语的千古名句。一是对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通过环境的对比,衬托出诗人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希望而去,失望而归;二是感怀,诗人的失望,既有“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战争是残酷的。受战争伤害最深的,都是平民百姓。这是古今中外的真理。
下面是口语式的解读:
采野菜呀采野菜
薇苗刚刚长出来
说回家呀说回家
又到一年岁末时
头顶青天地当席
只因玁狁来入侵
终日惶惶不安宁
只因玁狁扰不停
采野菜呀采野菜
薇茎肥嫩要多摘
说回家呀说回家
归期无望心忧伤
忧心烈烈似火烧
又饥又喝真难熬
不断换防难安定
长年累月无家信
采野菜呀采野菜
薇茎干枯无叶摘
说回家呀说回家
今年十月又到来
王室公事忙不停
难寻片刻得安静
心怀忧愁太难受
战争何时是尽头
什么花儿正盛开
常棣花开一簇簇
什么车儿高又大
将军战车最威严
将军令下兵车发
骏马奔腾齐向前
战事一个接一个
捷报一波又一波
将军驾车冲在前
四匹公马真强壮
将军乘车做指挥
战士借车做遮挡
四马迈步多整齐
象牙饰弓菔鱼皮
玁狁滋扰不停歇
日夜警戒不松懈
昔日匆匆从军去
杨柳依依随风吹
今日缓缓回家来
大雪霏霏随风飘
道路泥泞路难走
又渴又饥真难受
我的心里多伤悲
有谁能解个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