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课文③《植物妈妈有办法》|法就是公平公正和去伪存真(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讲解)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靠什么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给小朋友们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什么是“法”,“娃”为什么是女字旁,“知识”又是什么呢?了解这些,“字词通解”也有办法。
“法”就是“公平公正”和“去伪存真”
“法”原来写作“灋”,由“氵”“廌”和“去”组成。
因为“水”是“平”的,所以“法”中的水表示法的“公平公正”。“廌”(zhì)是一种传说中的独角神兽,又名“獬豸”(xiè zhì)。其生来就有判定是非、辨别善恶的灵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时,如果谁说了假话,它就会用角将此人顶走。
“去”是离开的意思
。相传古时有个叫皋陶的法官,审理案件时,对于疑难问题,他就让獬豸来断案,獬豸总是能把坏人找出来。如此,獬豸成了法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称作“獬豸冠”,就如同獬豸的角。现时法院的门口依然可以看到以獬豸为形象的雕塑。
“法”是我们解决问题或者处理事情的一般方式,对所有人、所有事都是一视同仁和公平的。课文中植物妈妈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神奇的生存法则。
“娃”为什么是女字旁?
蒲公英妈妈为自己的娃娃准备了降落伞,送孩子们去旅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年龄小的孩子或动物称作“娃”,如胖娃娃、小猪娃。但“娃”为什么是女字旁呢?
女 + 圭 = 娃。“圭”是一块美玉,古人叫做“玉圭”。在中国文化中,玉石一直是纯洁、美好、尊贵的象征,与女性特有的气质相合。于是“娃”最初指的是貌美如玉的女子,如娇娃是指娇媚的女子。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夫差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所修建的宫殿叫“馆娃宫”。此“娃”就是美女西施。
后来因为美貌的女子看起来都比较年轻,所以“娃”就可以用来表示“年纪小”。在有些方言中,“娃”也是用来表示小孩之意。

娃娃脸美少女新垣结衣
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什么是“知识”?知识、知识,既要善“知”,也要会“识”。
矢 + 口 = 知。“矢”是“箭”,“口”是说话的嘴。“知”表示说话要像“放箭”一样又快又准。对于知道的事情我们往往可以很快的说出来。古代“知”与“智”是同一个字,知道的越多智慧也就越多。
言 + 只(戠)= 识(識)。“戠”(zhì)是戈上挂着一个特殊标志
,使自己的武器与其他人的有所区别,作用如同旗帜。“旗帜”的“帜”(幟)中也有“戠”,“巾”与“戠”联合起来,表示用一块布来区分和辨别敌我。同理,“言”与“戠”组合,表示用语言说出特点,区分事物的与众不同。

“知识”在古代是表示相知相识的人,即朋友。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说:“昨日闻甲死,今朝闻乙死。知识三分中,二分化为鬼。”这里的“知识”就是“朋友”的意思。后来,由对人的相知相识引申为对一切自然和社会事物的了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
本课出现的其他生字“脚、毛、如、它、她、更”,详细解释请翻阅《小学语文字词通解》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