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相关知识(北斗七星的解释)
北斗七星: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瑶光星。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晋书·天文志》记载,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在七颗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它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开阳辅”或“开阳增一”。
在古代人们又称七星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与左辅右弼

七星中天枢 天璇 天玑 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瑶光。杓柄中央的星名叫“开阳”,相距11分处有一颗4等伴星,名“辅”,开阳星和辅星组成光学双星,肉眼即能辨识。开阳与辅星也是全天肉眼都可见的物理双星。
以上由智诚数理参考相关资料提供,如有不准的地方,希望不要给大家产生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