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识字没必要?班主任:识字与不识字的娃,上小学后差距明显(孩子识字早的好处)
经常会听家长们说,幼儿园没必要让孩子识字,这样只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导致孩子厌学,小学前真的没必要教孩子识字吗?关于这个问题,起初我也很困惑,因为睿宝上中班了,是否抓住孩子的识字敏感期,适当认识一些字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当小学教师的嫂子,她既是语文老师,也兼职班主任,而且小侄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对于这个问题,她最有话语权了,跟她畅谈了许久,终于解开了我心中的疑虑。
嫂子说幼儿园期间认为不教孩子识字的家长真的很幼稚,孩子在上小学前,需要有一定的识字量做基础。没有一定识字量基础的孩子,在升入一年级后会有以下差距:
差距一:学习压力大,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儿童识字量应达到400字。通过小学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小学一年级每周有6~8节语文课。除了学习汉字,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没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学习400个汉字压力很大。

差距二:无法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家长压力大。
小学一二年级虽然没有书面作业,但每天都会有阅读任务。如果孩子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单独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是有很大困难的,这就需要家长每天陪孩子完成阅读任务,长此以往孩子会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失去学习的内驱力。
识字的孩子完成作业效率提高,学习内驱力强。对于老师完成的任务,识字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不需要家长的帮助,学习主动性更高。

差距三:写字压力大,易产生厌学情绪。
有一定识字基础的孩子,对汉字的笔画那个你有所了解,写起字也没那么费劲。相反,那些没有任何识字基础的学生,不仅控笔的能力弱,再加上写字速度慢,久而久之,觉得学习语文很枯燥,提不起兴趣,甚至这种消极、沮丧的态度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
识字的孩子更自信、乐观。进入小学前,因为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所以孩子在认字、写字、阅读等方面,表现得游刃有余,大量的生词对他们来讲,已是熟词,只需要把个别不会的生词加强记忆即可,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他们更容易有成就感,更加乐观。
有识字基础,更快地可以自主阅读。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孩子会有自发地去阅读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本书的欲望,这也是我们每天陪孩子亲子阅读的终极目标,就是希望孩子有一天爱上阅读,最终实现自主阅读。
首先,抓住识字敏感期,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识字。
幼儿识字敏感期是4-7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认识水平处于运算阶段,开始对符号感兴趣,像说话一样,孩子会本能地产生对识字的迫切需求。
文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文字出现了,随意地给孩子念一念,读一读,让孩子与这些文字经常“打个照面”,久而久之,孩子与文字就“混熟”了。平时带孩子外出时,街上的广告标牌或者商店的名字等,都可作为孩子的识字板。家长要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识字,不要表现得太刻意,家长教给孩子即可,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记住,不要有功利心,孩子识字的过程,注重渲染和熏陶,而不是实际的识字量。
第二,在阅读中识字。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学习识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读绘本和生活中遇到的文字。亲子阅读时,家长可一边读一边用手指着字,或抓着孩子的小手指着字,让孩子慢慢建立文字和发音、内容之间的联系。阅读的过程中“内容为王”,阅读可以促进识字,却不是为了识字,识字属于“放羊拾柴火——捎带”。

第三,巧用场景,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我们经常看到家长想帮孩子识字,买来很多汉字启蒙的字卡,这些卡片看似帮孩子记忆汉字,但对于初学识字的小朋友而言,图画吸引过多注意力,反而打断孩子的记忆过程。甚至孩子离开图片后,马上就不认识字了。
识字的目的是让孩子集中地读出一个字的读音、了解字的意思,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练习和语言表达。只有这样的识字书,孩子记住的是字本身。
选对书,用对方法,识字也可以变得简单有趣。市面上的识字书五花八门,嫂子给我推荐了小侄进入小学前一直在用的一套魔法识字书神奇拼音书,识字效果挺好。我也给睿宝入手了一套,插画精美,形式独辟蹊径,字词符合孩子阅读的认知水平,借助场景化帮孩子识字。每天都会抽出二十分钟跟宝宝一起阅读,睿宝也很喜欢。

这套书之所以称为“魔法”识字书,是因为它有别于其他枯燥、模式化的识字书,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画来制造场景化识字,单个枯燥的汉字不断被组合成鲜活的、生动有趣的词语、句子,孩子很快能够理解汉字所蕴含的意义,在脑海中形成与这些词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相符的生动画面。



每本书都采用“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诗、一段话”,将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孩子感知汉字的魅力,理解字的词义。这套书一共12册,年底有超低折扣,一套59元,每本才4块多,是儿童幼小衔接必备的识字帮手。建议家有3-7岁的孩子,给孩子备一套,趁寒假,用有趣的场景,提高孩子的识字量,尽早让孩子实现自主阅读。
抓住孩子3-7岁识字敏感期,把识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孩子认字的过程,家长要做得“无痕”,目的性不要太强,让识字过程变得简单自然,最后识字量必然会从量变到质变。
更多精彩干货育儿文:
资深退休老教授带孙女玩出超强专注力,分享3点经验
平时学习垫底,进入三年级后却成为学霸,只因教师妈妈做对一件事
清华博士妈妈每天带娃玩被家人说书白读了,娃上学后显超强专注力
资深班主任:经常被霸凌的孩子,多来自3种家庭,家长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