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偏正结构(对联结构一致)
偏正短语又叫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即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例如:名词前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偏正短语包括定中短语与状中短语。(状中短语:状语+中心词(动、形),例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的是第一种定中短语的用法。
一、结构:定语+中心词(名、代),含义:具有定语特点属性的中心词。这个定语,在汉语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由其他词或短语充当。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起到的就是修饰说明中心词特点的作用,即形容词充当表语成分这一最常见的用法。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特征、类别等,修饰名词或代词,即一个事物是什么样的,在长短、大小、数量、高矮、胖瘦、级别等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达到一什么样的程度(量)。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可爱、初级、高级、简单、复杂”,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另外两种用法下次再讨论。关于形容词的详细用法请参见这篇帖子。https://zhuanlan.zhihu.com/p/547908113)
✳️表示颜色的词也可以充当定语形容词,说明事物在色泽上带给我们的视觉特点。以平水韵定平仄,
平声:红,橙,黄,青,苍,蓝,朱,丹,绯,殷,金,银,玄、灰。
仄声:白,橘,绿,黑,赤,紫,翠,碧,黛,玉,粉,皓,素,彩。
具体用法常见的有:红花、绿叶、彩蝶,黄莺、紫气、白云、碧水蓝天等等。(色彩形容词作状语形容词的同样参见上面 这篇帖子,这里不加过多叙述。)
✳️名词作定语的几种形式:指一个名词修饰另一个词,这个名词就作了另一个名词的定语。作定语的名词往往是说明中心名词的生产材料(金币、石阶)、用途、时间(如具体朝代)、所处地点、具体内容(花园、菜园、书店、菜市场、花店)、具体类别(和前面几点也有一定的重合之处)等等。
*区别:名词作定语与名词所有格作定语的比较,名词作定语主要表示被修饰名词的特征,性别,用途,功能,内容等,而名词所有格作定语则主要表示事物间的关系,如所属(从属)关系,(我家/他乡、水面、茶香/花香、灯光/月光、烛光/烛影、花苞/花蕊、柳丝/柳叶、某某花某某树、星光/星辉、琴/笛/箫声(韵)、月色/山色/夜色等,表示谁谁的什么),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
✳️一些具有动词词性的词放在形容词前面,也可以充当一个偏正短语,表示事物当时所处的状态或发出的动作,往往具有动态的效果和特点。如飞(飞花,飞燕,飞鸟)、落(落花、落叶、落日)、流/逝(流水/逝水、流光溢彩)、舞(舞蝶)、啼(啼莺)等等。(关于动词的详细用法这里也不过多讨论。)
二、关于对联中一些偏正短语如何驾驭的问题:
1.能完全意义上的工对当然更好。如果有些时候实在做不到,也不能过分拘泥在某一个字眼上,为了整体的语意效果某些时候也可以考虑适度放宽。当然出句的偏正结构,对句这个位置上肯定也要用一个偏正结构来与之相对应,对出别的结构用法来就不对了。
2.颜色也不一定对颜色。出句“红花绿叶”、“碧水蓝天”这种其实已经属于内部的巧妙自对了,找两个合意,形容词加名词的偏正词组或者,这样接对就会丰富起来了。当然对句最好同时用颜色或者同时不用颜色才是最好的。
✳️请记住,无论何时,合掌都是对联的大忌。合掌是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又分为局部合掌和全部合掌。即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偏正结构中常见的,如上联中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下联中这个位置此时再出现“落日”(夕阳,亦指夕照。)很明显就犯了合掌,因为说的完全是同一个东西。还有“游客”(旅游者、观光者)对“旅人”(旅客)。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要多根据出句所描绘的画面多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那个时间地点,除了有上联所描绘的事物以外还可以有什么(以不一下矫枉过正,犯隔景的大忌为界限)?上联描写颜色(视觉效果),我下联也可以有声音(听觉效果);上联出现了人物,下联也可以有动物是不是?这样的对句才显得活灵活现,富有生机。实在不会就多去阅读赏析古人的经典诗句,所有律诗(包括五言七言)的中间两联都是要严格对仗的(本质上就是两副对联)。我本人还是挺喜欢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间两句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颔联的莺和燕(动物 ),颈联的花和草(植物 ),就全方位多角度,很好地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钱塘湖春景图。
*(鉴于起到上下承接转折效果的流水对难度本身也比较大,而且也是叙事诗中用的相对较多,这边建议初学者先放一放,这里也不加详细阐述,只说最常规的工对)总之思路不要过分死板拘泥,也要适度打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