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构形新理念之(2):汉字“间架结构”一词新解(汉字间架结构有什么和什么两种基本形式)
元代高僧、书法家在其《雪庵·永字八法》中讲道:“盖一笔有一笔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则画无不美;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然结构之道所重者,尤在笔法之精妙也。”
李溥光在这里重点谈到了2个问题,即笔法和结构之重要性。概言之,笔法的起止之妙,使笔画看起来很美;结构把握得好,字就没有不好看的。但两者相比,他更看重笔法的精妙。
清末书法家黄自元亲自所录清代中期邵瑛旧本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开篇之语曰:“昔人论间架以有中画之字为式,论结构以无中画之字为式,兹比而合之,不复区别。”
显然,这里将现代人所说“间架结构”一词分为“间架”与“结构”两个具有不同意义的概念,而且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
但因系古文语言,到底什么样的字为“有中画之字”或“无中画之字”?至今许多人也说不清道不明其真正的含义。今人关于汉字间架结构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大多也依据此说法,并有不同的解释。
有人说:间架结构:是指笔画搭配、排列、组合成字的形式和规律;
有人说:间架,指字的各部分的比例大小;结构,指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
有人说:间架结构是指汉字笔画及部件的搭配关系和组织形式……
那么就邵瑛所说,到底什么是汉字的“间架”和“结构”,为何又并称“间架结构”呢?
其实,汉字的“间架结构”一词,实际上就是“间架”和“结构”两词的统称,并且是借用于建筑学领域的词和意义。
“间架”一词,是古建筑学中早就有的一个专有名词。“间”本指房子的每一个屋。如一间房、二间房、两室一厅、三室两厅等;“架”则原指古时候所建屋架房构成房顶的顶梁柱、大梁、二梁、檩条、椽子等纵横交错连接起来的一种方式。如古代和现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所建的屋架房,就有“人字梁”、“拔郎鼓”、“二柱抬梁”、“倒插筋”等多种架构形式。所以,在建筑学中把每间房屋的大小称作间,把屋顶的结体搭建形式叫做架,并称间架。
“间架”一词演义到后来实际上就变成了专指房屋的宽窄大小了,如过去建房者和木匠师傅经常讨论间架的入深大小,就是讨论屋子的宽度和长度。
而建筑学中的“结构”一词则指一处完整的民间住宅的正房、偏房、院墙、龙门、卫生间、贮物间等位置布局安排形式,称院落结构。
从人类演化发展的进程看,安置和建设栖身之地的房屋,远早于楷体汉字的形成期。距今2200多年前秦代的阿房宫就建得“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建筑水平。而千年后的元代李溥光、清代邵瑛才有结构、间架之说。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是书法借用了房屋建筑中的“间架”与“结构”之说。
汉字有合体字和独体字之别。对于合体字而言,相对完整独立的偏旁是组成字的基本单位,偏旁的长宽所占的二维空间面积大小称为“间”;而偏旁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基本笔画,把偏旁形成时基本笔画排列组合的形式称为“架”。于是把偏旁的大小和笔画排列组合的形式并称“间架”。由偏旁组合成合体字时,各偏旁位置的排列布局方式以及高低远近安排称为“结构”。
所以,当两个偏旁一左一右排列布局时,我们就说它是左右结构型字;当两个偏旁以一上一下排列布局时,我们就说这是一个上下结构型字。另外还有左中右、上中下、全包围、半包围结构型字。
当一个字只有一个偏旁存在时,就称其为独体结构型字。
古时候,人们称左为偏右为旁。如“权”字就是由相对独立而没有笔画连接的左偏之“木”和右旁之“又”构成,它就是一个左右结构型字。

从原始字源学识字教学角度讲,很多字都是左右或上下结构型字,但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有些偏旁也渐渐演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构件。如“意”字初造时,“从心,从音”。意思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即为“意”。因此,“音”为字头,“心”为字底。它是一个上下结构型字。

但经历史演变字头“音”已分割成“立、曰”两个完全独立的构件了。因此,从书写角度讲,我们又可以把它看作是由“立、曰、心”三个构件组成的上中下结构型字,这也是合乎书写基本认知的,未尝不可呢!现在有很多左右或上下结构型字被误认为成左中右或上中下结构型字,其原因就在这里。

对于合体字而言,实际上既存在偏旁构件的间架问题,又存在偏旁构件摆放方式的结构问题。
而那些只有一个偏旁构件组成的字,我们称其为独体字。显然,独体字只存在间架问题,而不存在结构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给出字间架结构的定义:汉字的间架结构具有间架和结构两层含义。间架是指偏旁的大小和组成偏旁的笔画排列组合规律;结构则指偏旁摆放的方式和高低远近排列规律。只有一个偏旁组成的独体字只存在间架问题,而由两个以上偏旁组成的合体字既存在间架问题也存在着结构问题,故兹比而合之,将间架和结构并称字的间架结构。
此时,我们回过头来理解黄自元的“昔人论间架以有中画之字为式,论结构以无中画之字为式。”实际上就是说:过去,人们以中间有笔画连接的独体字论间架,以偏旁之间没有笔画连接的合体字论结构。
以此来理解黄自元抄录版《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中的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如“让左者,左昂右低”、“让右者,右伸左缩。”从前后句所配例字中分别有“即”和“读”字等。“即”字为让左者,其左偏旁高于右偏旁,讲的就是“即”字两个偏旁的位置高低的摆放方式,也就是结构问题。而“读”字为让右者,左偏旁要写得小于右偏旁,讲的就是“读”字两个偏旁的大小关系,也即两个偏旁的间架问题。再如“上平之字宜齐首,下平之字宜齐足”,针对的是偏旁构件高低应该怎样布局的结构问题;“中间占者中独雄,上下占者中小”,说的就是偏旁部件间的占位大小,即间架安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