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每日一字·工部字(工部有哪些官职)
巨【jù】,是矩的初文。金文的字形像是一个人手里在拿着矩尺,是会意字。篆文还没有“矩”字,只是依古文的字形保留了矩尺,而把人省略了。
隶变后把矩尺的“矩”和巨大的“巨”,分成了两个字。
“矩”字所以从“矢”,可能是由于在有的金文字形中,在人的两耳处有个记号,于是后来的汉隶就把拿着矩尺的“人”,讹变成了“矢”。

《說文解字·工部》巨:規巨也。从工,象手持之。
段玉裁注:按:規、矩二字猶言法度,古不分別。規圜(圆)、矩方者,圜出於方,圜方皆出於矩也。「夫部」曰:規(巨),有法度也。不言圜曰規。······按:後人分別巨,大也;矩,法也、常也。與《說文》字異。
许慎说“巨/矩”的本意是规矩。但“规”是指画圆的圆规,“矩”是指画方的矩尺。段玉裁说“规矩”二字就犹如“法度”,古时候是不分的。他引用《周髀算经》的内容,说古人作圆的工具最早也是用矩尺。
《周髀算经》是一本关于算数和天文历法的专著。日本学者根据书中说的天象,推算出成书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五到七百年。但是书中所说的天盖图,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的西水坡遗址,就发现了距今六千五百年前的天盖图实物模型;在辽宁凌源的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距今五千五百年前祭天的圜丘和祭地的方丘,圜丘三级石台的三个同心圆,其直径之比为 √2倍;而方丘为两个套叠的正方形,这二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九”的整倍数。
文献选读
《周髀算經·卷上》: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句廣三,股脩四,徑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
「大哉言數!請問用矩之道?」
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臥矩以知遠,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為典,以方出圓。
数学的方法,出自于几何学的“圆方图”。即可以“以方作圆”,也可以“以圆作方”。这都可以通过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正方形“弦图”来求得。“折矩”,就是直角三角形。从其中一个小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各引一条辅助线至大正方形,使之围着小正方形绕一圈。然后根据相邻的两条辅助线,可以画出四个矩形的对角平分线。于是就得到了勾三、股四、弦五。这样就证明出了“勾股定律”。
这个定律可以既可以用于平面测量距离,也可以用于立面来测量高度或深度。可以通过这样的正方形来作它的内切圆或外接圆,也可以用它来作任意大小的等比例正方形。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大地是方的。以方就可以画出圆,圆和方都是出自于画出矩形的矩尺。

《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立者中縣,衡者中水。
圆,要圆得符合规;方,要方得符合矩。立起来的,要直立得符合垂线;横卧着的,要平直得符合水平。
《禮記·深衣》: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
深衣,是古时候一种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一种服装,其制作的方法有一定的制度。袖口的圆要合规,交叠于胸前的衣领要方正,背上一直到脚踝的衣缝要垂直,下摆要像秤一样的平直。这样做的寓意是:规矩,取其无私;笔直,取其正直;权衡,取其公平。
《禮記·經解》: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圜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
制度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就如同秤对于度量轻重,墨斗线绳对于测量曲直,圆规矩尺对于画方画圆。所以把秤实实在在地悬挂在那里,度量轻重有了标准,就不能随意地欺骗人。把墨斗线绳实实在在地拉开,测量曲直就有了标准,就不能随意地欺骗人。把圆规矩尺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画方画圆有了标准,就不能随意地欺骗人。治理国家的制度也要必须这样公开透明,不可用奸诈来糊弄民众。
《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说:到七十岁的时候,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违反规矩了。
成语典故
【规矩准绳】指衡量事物的标准,引申为做人的准则。
《管子·宙合》:世用器械:規矩繩準,稱量數度,品有所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是非标准。
《孟子·離婁上》: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圓)。
《淮南子·說林訓》: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
【中规中矩】无论是180度的转身,还是90度的拐弯,都要符合标准。
《禮記·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偭规错矩】指违背与改变本来正常的法则。
《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