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为何在意气风发时写下这样老气横秋的诗?(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了什么)

2023-09-24 01:19:46TONY杂谈163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被誉为“百年第一”。这位年轻的蜀中才子,再一次轰动整个京城,同年十一月,苏轼被授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离开京城前往赴任时,弟弟苏辙送别苏轼,一直送到郑州方回。

离别不久,苏轼行至渑池时,收到弟弟寄来的一首七律诗歌《怀渑池寄子瞻兄》,诗曰: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斯。”

苏辙在诗中,回忆了不久前离别的情景,回忆了早些年,与苏轼和父亲,三人前往京师赶考时借宿老僧奉闲寺中题诗壁上的往事,表达了对哥哥的牵挂之情,同时也流露出淡淡地对人生和前途的担忧之情,是一首感情充沛的七律之作。

在接到弟弟的诗之后,苏轼有感而发,于是回诗一首,便是这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写下这首诗时,人恰好在渑池这个地方,但匆匆几年之后,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僧奉闲已经去世,寺中墙壁上曾经的题诗也早已脱落,苏轼目睹这一切,内心不禁生出无限感慨。

这时的苏轼,刚刚二十四岁,正是年少成名,意气风发的时刻,与兄弟间偶尔的离别,似乎不必这样过分悲伤,而苏轼本就有一派乐观的性格,所以,当苏轼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回诗时,就容易让人费解:

为什么意气风发的苏轼会写出这样老气横秋的作品,为什么偶然间的感伤会电光火石般生出“雪泥鸿爪”这样深刻的人生顿悟,为什么这样随笔写下的几句竟会成为千年后仍然颠不破、逃不脱的人生智慧?

只因为譬喻的精妙吗?只因为感情的真挚吗?只因为人生的崎岖吗?我们不妨来看: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小注:(1)渑[miǎn]池:在今河南的渑池县,苏轼与弟弟苏辙年轻时赴京赶考,曾路过这个地方;(2)蹇[jiǎn]驴:蹇,跛脚,蹇驴,即腿脚不方便的驴。

劈头一句发问,让人不禁为之一惊,“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到处漂泊,瞬息万变,好像什么呢?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简单的发问,我想能够难住很多聪明的人,芸芸众生更会一时语塞,不知所措吧!

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深邃难答的问题,往往最富智慧,而苏轼既然有这么一问,心中肯定也已经想好了答案。

所以苏轼接着回答说,“应似飞鸿踏雪泥”,应该像那飞鸿踏过雪泥吧!

“应似”虽然只是推测,但却是一种掷地有声的回答。

苏轼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根据弟弟的诗意,用一个鲜活的比喻娓娓道来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漂泊无定、到处奔波的人们,恰似“飞鸿”无意间停留在苍茫的雪泥之上。

为什么这一比喻如此打动人心呢?因为这似真似幻的意境,是如此真实透彻。倘若读者此时尚未参透,读完颔联的两句解释之后,就会心领神会了。

颔联写道“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飞鸿在天空中翱翔,等到累了,落在雪泥之上想做偶然的休息,可奈何有万般事项迫使自己不能停住,只能在留下几个指爪之后,再次起飞,可是,你却不知道,这飞鸿,要飞到何处。

人生如是。

如果抽象看来,人生或许只是一场踪迹不定的旅程,一段结束了,一段又要开始了,可是你却不知道下一段旅程将会怎样,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是好是坏,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往事如烟,如梦幻泡影般不可捉摸,或许只有一张相片、一件旧衣、一段陈旧的记忆,让你感觉到真实,这一点“指爪”,仓促又模糊。

人生,似乎永不止步,永远在走向未知,留下的痕迹偶然而又荒诞,短暂的偶然,长远的旅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对人生的感悟,总是这么透彻的干净利落,触动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清代诗人查慎行认为,苏轼的这两句诗,是化用了《景德传灯录》中的一段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佛家有生老病死、无常空有等概念,苏轼说“鸿飞那复计东西”,确实颇有禅意,从哪来到哪去,在佛家看来,都是虚空,偶尔留下的指爪,也如踏在雪泥之上,一旦雪消泥干,一切便荡然无存,因此也显得不够真实,只有难以停留、漂泊无依,才是人生的常态。

我们常常嘲笑古人,一生的时间,许多都花费在了路上。

今日科技之发达,高铁、飞机,朝发夕至,即便不在湍急的长江水上,也能够“千里江陵一日还”,可是,我们只是缩短了在路上的时间,人生漂泊流动的常态,依然没有改变,甚至变得更快、更多。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竟成了千百年来颠不破的“铁律”。有感于此,或许,我们应该暂停一下人生,认真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究竟“知何似”?

我们回到苏轼的诗中。

他在颈联中写道“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对弟弟的疑问回答完毕后,诗人回忆起了往事,但这往事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就在五年之前,苏轼父子三人,赴京赶考,在此受到老僧奉闲的殷勤接待,他们赋诗留壁,俨如昨日,可是现在,僧人已死,只有新建的佛塔赫然在目,曾经题诗的墙壁也早已剥落。

“无由”者,是没有办法、没有途径、无所依凭,人生的无奈,是多么让人力不从心啊!

说到这里,苏轼也变得感怀起来,所以只好把这破不掉的无奈,变成一句温暖的勉励,“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曾经赴京赶考的那些崎岖挫折,还记得吗?路很长,人很疲倦,那头跛脚的黑驴总是嘶鸣不已。

可这些崎岖的日子,都已经走过来了,现在再回首看时,“也无风雨也无晴”,父子三人一起克服困难、相互勉励的温暖,却常在心中,这或许是对人生的一种奖励吧。

往日走过的崎岖,似乎不仅仅只是真实走过的路,更是人生之路吧!

苏轼这首诗,以“雪泥鸿爪”的精妙比喻,“老僧新塔”的无限惆怅,“路长人困”的温暖勉励,诉说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可奇怪的是,这首诗却是写于苏轼功名日盛、春风得意之时,初读起来,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仿佛写下这首诗的,是一位历经人生风雨的智慧老翁,谁能想到是一位二十出头、科举成功的少年英杰呢?

或许,这就是苏轼天才超群的原因,他在不需要担忧前途的年纪,便看透了人生的真谛,而之后的一切,就是在不断实践着“鸿飞那复计东西”的旅途,尤其是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苏轼实践上的感悟更深,所以,他才能写下“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诗句吧!

可以说,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并非只是兄弟俩唱和的“家书”,更是苏轼对人生体验的总结,这总结直入人心,每一个走在路上的旅人,都无法逃脱,可我们应该知道,即便人生是由一刻不歇的劳碌组成,但在路上往往总有一些“往日崎岖曾记否”的温暖,让人铭记在心。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为何在意气风发时写下这样老气横秋的诗?(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快递收到“精美礼物”?小心是骗局!

快递收到“精美礼物”?小心是骗局!

快递收到“精美礼物”? 填写个人信息后 还可以领取大额红包? 这样的好事 你心动了吗? 注意啦!!! 这极有可能是诈骗分子 设置好的陷阱! 一个简单的扫码动作 个人信息就有可能被盗取甚至转卖!!! 不法分子通过...

2月70城新房价格:40城环比下跌 三线城市同比转跌

2月70城新房价格:40城环比下跌 三线城市同比转跌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庞无忌)中国大中城市房价的回暖进程出现一定反复,多地房价在涨跌区间内小幅震荡。 图为3月11日,航拍高楼林立的福州城区。中新社记者王东明摄 中国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

官网无法打开!曾红极一时!网友:青春落幕了

官网无法打开!曾红极一时!网友:青春落幕了

近日 网友发现天涯社区网站和App 已无法打开 天涯社区网站截图。 此前天涯社区曾发布公告 称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 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 天涯社区公告。 在发现天涯社区无法正常打开后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悼...

继续削弱俄罗斯,G7国家考虑“颠覆现有的制裁模式”,近乎全面禁止对俄出口,克宫回应

继续削弱俄罗斯,G7国家考虑“颠覆现有的制裁模式”,近乎全面禁止对俄出口,克宫回应

综合美国彭博社、日本共同社等媒体21日报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考虑近乎全面禁止对俄出口。对此,俄方表示关注,并强调新的制裁势必损害全球经济。日本是2023年G7轮值ZX国,峰会将于5月19日至21日在广岛举行。据报道,G7官员将在峰会前就对俄全面加码的提案进行讨论,目的是拉拢欧盟各个成员...

“闪电侠”拯救至亲引爆宇宙碰撞,6月16日同步北美将映

“闪电侠”拯救至亲引爆宇宙碰撞,6月16日同步北美将映

  近日,DC超级英雄电影《闪电侠》已官宣定档6月16日,中国内地与北美及全球同步上映。一心想要拯救父母的闪电侠,试图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然而这个决定却引发了一场碰撞宇宙的“蝴蝶效应”。在本片中,除了两位闪电侠联手,还有两版蝙蝠侠以及“女版超人”超女惊喜加盟。   今日发布...

广西康全药业公司举办28周年庆典暨2022年度表彰会

广西康全药业公司举办28周年庆典暨2022年度表彰会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4月26日电 (记者庞革平)4月18日,广西康全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在南宁举办了以“彰显经典力量  共筑康全辉煌”为主题的康全药业28周年庆典暨2022年度表彰大会。   康全药业董事长庞云表示,2022年是发展进程中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