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为吴凡女士的忠诚和勇气点赞(善战者无大功)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出自《孙子兵法》。原文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无赫赫之功并不是指:没有声名显赫的战功,而是说:做人做事不打无准备之仗。
也就是在军争之前,对成败就得有成算,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对事情的发生发展,能有如此预判的人,则可以称之为:善战者。

半年多前的吴凡,因为勇于反对上海封城,成为众矢之的,她从未替自己辩解过什么,而是理智地选择闭麦,等待结果来自证对错。
半年多后,全国一片解除对乙类传染病—新冠的升格管理的声浪中,越来越多的人敬佩起她的良知,而吴凡却选择低调地做人做事。
从不在乎:是否有人为之前错怪她向她道歉。
而与此同时,很多当时主张清零的专家,现在转而高调地宣传共存,摇唇鼓舌之窘态,让人忍俊不禁。

来龙去脉说一下,2022年年初,为了驰援奥运和深广国际口岸限流的影响,近50%国际旅客,经由上海国际口岸入境。
流量的增幅,不断在逼近上海防疫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
到2022年3月,上海疫情终于爆发。在疫情初期,有网友建议上海,不如照搬深圳,也来个大封城。
3月26日,在记者发布会上吴凡果断表态:“上海不能封!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还承载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枢纽功能!”
发布会上的一席话,瞬间引发剧烈争议:
吴凡先是被批说话时态度傲慢,是在输出优越感,即:上海的地位凌驾于其他城市之上,让其他城市的网友感到不满。
随后上海封城,吴凡选择闭麦,吴凡又被批身为医学专家,不专心于本职工作,反而操心起该由经济学家献策的问题。

这位英姿飒爽的上海“防疫女侠”,几乎在一夜之间,口碑呈现断崖式地跌落。
但事后想想,其实在那种场合,她也可以说些“场面话”、“违心话”,和其他专家一样,皮厚一点,顺势而为,维持住自己的“口碑”。
但为什么吴凡当时不说“场面话”、“违心话”呢?是吴凡太“幼稚”啦?
其实从吴凡的履历看,她是绝不可能如此“幼稚”的。
1968年,吴凡出生于江苏盐城,23岁时毕业于知名学府上海医科大学(又称为上医大、一医大,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称复医)卫生系卫生专业。
如今的复医考分极高,特别是临床医学八年博项目,能考取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能从这样的大学毕业,足见吴凡的优秀。

吴凡毕业后从上海卫生局科员做起,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达到了现在的成就:
她现在是复旦大学上海医院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医学专家。
而且,她还曾挂职担任毕节市副市长。由于对当地卫生事业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三等功。
2020年她日夜继夜地奋斗在抗疫一线,在她的带领下上海完美地实现了“精准防疫”。既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又能及时遏制疫情。
正因在防疫方面的突出贡献,吴凡先后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以及“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吴凡这份履历不可谓不耀眼,所以,她会是个“幼稚”的人吗?
个人认为:吴凡在说那番话的时候,应该已预见到了地方上挑不起防疫奢侈化的担子。
什么叫防疫奢侈化?
如:大搞全城静默(封)、定期全员核酸、无症状病人集中隔离等耗资巨大的项目。
下表应该能反映她心中的忧虑:

如果全国都这么花钱,结果必然是无钱可花,故不可持续。
而且,用上海2500万健康的市民和270万家企业,陪绑几万感染者,将是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事实已经证明)?然而,即便这样,也不能在自然界中彻底终结奥密克戎。
基于成算,所以,她像来自未来的人一样,在那个场合说出了最准确的答案,即便暂时会挨骂,她也在所不惜。
人的名树的影,结果一定会证明她预判是完全正确的。
啥是人才?
德才兼备的才是人才。
纵观吴凡所作所为,不仅仅有才,而且还有上品人物才有的德。一介女流却有古君子之风,如此的气度和涵养,怎不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