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事关家庭的盛衰-家风不正是家庭的衰败的原因
家风好,子孙传承受益
家风差,“神马”都是浮云
雪 峰
笔者在直辖市区级部门当了8年纪委书记,目赌打过交道的全区20多名领导干部锒铛入狱,尤其是退役前在军区政治部工作时,一起坐过毛驴车赶"巴扎",让人万分仰视的军区政治部主任,后来的成都军区政委、空军政委田修思上将腐败被捕,妻子儿子也被请进"宫"接受调查的惨痛教训,让人痛惜不已.
笔者之所以长时间在纪检岗位上工作,做党的忠诚卫士,很大程度上是组织认为笔者公道正派,一身正气,敢于较真。
笔者一生,受父母严格家教的影响非常大。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儿女的品行,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
笔者一工一农的父母坚信,头上三尽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要求儿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个针头线脑也不能要。尽管他们一世清贫,但尊享长寿康宁,家族兴望,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笔者的家乡农村,七十年代生活很困难,时常肚子都吃不饱,妹妹饿得支撑不住,去生产队的红苕秧地里拔了两个红苕种吃,被母亲用赶猪的竹响棍痛打一顿,打得妹妹撕心裂肺的哭喊。这件事,一直铭刻在笔者心里,时常在脑海浮现。
笔者的一个亲侄儿,春节期间与笔者单位两名工作人员喝酒时闲聊,那两名工作人员说笔者太"古板",几百块钱的小红包都从来不要。
笔者的“古板”有目共睹。前些年,笔者在一个事业单位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同时兼任三个下属公司监事会主席时,下属一个公司经营不善,一位老板出价1000万,想收购这个公司,这个公司有12亩土地及厂房,1000平方米以上的宾馆等资产。在党委会上,由于笔者的坚决反对,收购搁浅。那位老板想用十万元现金,或10%的股份,劝笔者在会上睁只眼闭只眼,实现双赢。被笔者坚决拒绝。后来又有人打那公司的主意,被笔者毫不留情的顶了回去。再后来,仅那12亩土地及厂房被征用开发,给单位陪偿金就达4000多万。
"古板"是笔者的特质。在部队从事新闻宣传时,在几个媒体宣传报道的一名军官,出名后倍受上级领导赏识,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好说歹说要送笔者一块上等的和田玉,说是亲手在玉龙喀什河拣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笔者对和田玉特别钟爱,但岂能因一块"石头",将自己一生清名毁于一旦。那块玉当时可能值不了几个钱,但在和田玉价格上涨了千百倍的今天,卖个几十上百万,应该不是问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许是因为笔者认死理,"古板"过了头,仕途上原地踏步,经济上捉襟见肘,与大富大贵无缘,但始终睡觉安稳,生活自在,“井”中“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知足常乐,比那些有权有势被判刑,失去自由,基本工资都除脱的头头脑脑的幸福指数肯定要高。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现代人也常说“富不过三代”。然而,曾国藩治家有道,教育有方,他一千五百多封家书凝结的家教观,让人肃然起敬,亲手制定的“治家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让子孙受益无穷。曾氏家族绵延十几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和历史名人等,成了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有“最牛老爸”之称的梁启超,用曾国藩一样的教子方法,生前没给子孙留下一分钱财,但他那400多封家书,比金银更值钱。他的子女英才辈出,九个子女个个都是所在领域的专家,可谓是“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众观古今,以及笔者军地工作的实践,深感家风的好坏,关系一个家庭的盛衰,影响子孙的命运。家风好,再苦再穷,也可能有咸鱼翻身的一天;家风不正,哪怕大富大贵,也会走向衰败。
家庭的荣辱盛衰,也许有天命因素,但与家风紧密相关。明朝末年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讲,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据《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披露,身陷囹圄,祸及配偶、子女的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苏利冕,贪图享乐,喝洋酒、吃大餐、穿名牌、收赌资,带坏妻儿,最终害人害已。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家无论经商、收受礼金礼卡,甚至受贿的钱物,家庭成员都或多或少有所参与,特别是我儿子参与其中的程度较深,小时候逢年过节收受礼金礼物,到国外读书收受老板赞助零用钱,回国后经商办企业的本事没学会,而自已的不良习气却在他身上暴露无遗。”
家风不正导致全家破败,绝非少数高级领导干部的“专利”。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的金华市婺城区秋滨街道党工委原书记黄彩虹,利用职务影响,拉业务,打招呼,放任配偶承揽她管辖范围内建设工程的钢管租赁业务,承揽街道办事处的广告宣传业务;宠溺儿子奢靡享乐,在儿子成为党员干部后,继续出资纵容儿子违规经营观赏鱼养殖公司,并为儿子出谋划策,围标串标租赁街道下属企业厂房。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苏利冕、黄彩虹,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应有高尚的追求和节操,严于律己,奉公守法,但贪欲膨胀,纵容配偶子女敛财,祸起萧墙,不惜以身试法,自毀前程。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今无数例子证明,给子孙留金留银,不如留一个好的家风。
《红楼梦中的贾府,家世显赫,富贵荣华,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好端端的世袭望族,却因家风不正,子孙不成器,最终衰败没落,落得个“树倒猢狲散”。
贾府的爷们,顶着世袭的官职,只顾逍遥快活,不仅散漫于家事政事,对子孙的教育更是漫不经心。具有极高威望的贾母,虽说天天坐镇“中军帐”,却只是带着一帮小字辈吃喝享乐。不仅花巨资建造大观园,在吃穿用度上,更是讲排场,比阔气,仅刘姥姥入府时吃的一道茄子,就用了十来只鸡佐它入味,简直令人乍舌。
上行下效。贾府的后人也是奢糜至极。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贾宝玉的一身花花公子打扮,便可窥一斑见全豹。
黛玉当时想,宝玉是怎么一个惫懒人呢?初见一看,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又有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玩怕读文章。行为偏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上不作为,下无规矩,奢糜享乐,像贾府这样,即便再大的家业,也迟早会衰败。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倒下来”。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养儿育女多是像养王子格格似的,千般溺爱,万般迁就,一门心思为子女找好学校,谋前程,求富贵,却很少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重视子女的品行。
《礼记·大学》古训讲,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纵观古今,留给子孙后代房子,车子,票子,不如像曾国藩那样,留下受益无穷,代代传承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