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璞-论宗璞作品《红豆》中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
放假到现在有两周之久,在这两周的时间内,断断续续看了一本宗璞的经典散文《满天云锦》,其实就是再次将宗璞的各篇散文进行整理再次出版,书中共计有262篇散文,也不算多,不过每篇散文的篇幅字数都挺短的,所以在看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从文字中跳脱出来,我想这估计是散文本身就没什么情节的连贯性,所以才不容易沉浸在作家的叙述中,突然想到这学期期间也断断续续看完了吴佳骏先生的《我的乡村我的城》,这是一本乡土散文集,不过书中就只有14篇散文,每篇散文都是字数很长,但反而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真正沉入其中,并且每篇看完还颇有体会,我想大概是因为字数长,所以叙述的也比较完整,又或是我本身就对乡土文学有一种偏爱,也有可能是吴佳骏先生的文字给我一种安静沉下心的力量,具体原因我不得而知。还是说回宗璞吧,在看完她的散文集之后,我就在心里盘算着,以后但凡购入了一个新作家的作品,在看完其作品之后,也希望花点精力去了解一下作家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全面地去了解作家本人,同时也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当然,去阅读更多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在零零散散的学习之后,总归有一个系统的整合才会比较清晰,我说不上这是什么缘由,但我总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让我在文学上多一份有效的积累,很多时候,光是看不同作家的作品合集,总是会让我看完就忘却,对每个作家的了解几乎是停留在名字的印象上,比如鲁迅、冰心、沈从文、季羡林、林语堂、丰子恺、蔡元培、朱自清、徐志摩、林徽因、巴金····我能一口气说出来的这些大家几乎都是近现代的文豪,而且这些也都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但这些作家他们各自写过的作品,我倒还真的不了解,就算他们的代表作,我也几乎说不上,更别提看过了,所以对于他们的了解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抽象概念,其经历、作品、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叙事方式、写作技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成就,那更是模糊。所以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宗璞的方法,能够为我在文学之路的学习做好铺垫,当然,我目前对于宗璞的了解,也仅是浅显的,我知道她是冯友兰之女,家里还有一个长姐,一个长居美国的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在她的散文中,我了解到她后半辈子都是饱受白内障的折磨,致使她在写作之路上不得不停歇,很多散文包括小说都是断断续续的完成,再加上她在照顾父亲方面花了很多精力时间,我们在语文课本中的《紫藤萝瀑布》《丁香结》中,都能感受到她的文字,当然,奠定她一生最伟大成就的不是她的散文,是她的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根据时间顺序分别为《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就算只是列举出来这几卷书名,我也是要从收藏的资料里面找寻,而不能真的记在脑海中,但收集的资料也算还不错,至少可以方便在用时随时取出,所以对于收集的资料确实也应该做个系统的整合,对于资源的找寻整合谁能否认不是一个能力的体现呢?这就好比如同样是给一堆人布置一个论文的选题,但是倘若你有强大的信息资源,跟相对于只是在百度进行搜寻,不是要专业的多吗?所以对于不同的专业,确实很多信息网站只有做这个职业的人才能了解的到。所以要多去找寻一些专业性强、可靠度高、并且具有前瞻性的信息网站才比较可,最近就是因为破解了知网的免费下载方法才窃喜了
写作真的是得一气呵成才能写完,像我这样写了一半就去做其他事的,回来都没啥灵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