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介绍一下苏轼吗?-详细介绍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在我心中,东坡居士有两项无人可与之匹敌的优点,是的,在我心中,无人与之匹敌。
第一就是他的才情。惊才绝艳。大文豪欧阳修都对他赞不绝口,并且预言:子瞻文采风扬,日后文章必独步天下。作为北宋词坛上的佼佼者,苏轼若是自称第二,估计没有人敢称第一,自从入朝为官,每当有创作出新的作品,很快就会被文人墨客争相拜读。
别人一首诗词传千古已是大才,而东坡居士笔下,多少首千古传颂的佳作!举例一下:宋人胡仔《苕溪渔饮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意思就是说,东坡居士的《水调歌头》已是极品,别的人也不用写了,写了都是做无用功。
第二就是他的胸怀。东坡才华横溢,又正直清廉,他二十五岁出蜀应举,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三等,不久,王安石当上了宰相,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变法本来应该是没有错的,历史上的几次大变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王安石的变法来得太猛烈,太急功近利,如身体极度虚弱的人,突然给他加个大补,非但不能让他恢复元气,反而会催他一命呜乎。因此,苏轼反对变法,但他也不是全反对,他只是反对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改变科举等。
王安石变法之后,朝中由小人把持,他们陷害了东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的生活由此跌入低谷,不但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就连生活来源也被一刀切断。但他没有被眼前的窘境吓倒,失意之后不丧失斗志还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情趣,如清风般吹过,然后流芳百世。正如《苏东坡传》中所写到:“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东坡惊才绝艳,他的豁达精神和宽阔胸襟真是古今难寻第二,让后人远久地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