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时间轴-苏轼诗词时间轴
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早年读书 天资聪颖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开始读书,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
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
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
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
至成都,拜谒张方平,张待之以国士。
应试及第 名震京师
●与弟苏辙随父苏洵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
●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所作《洪范论》《史论》,修大赞赏之。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廷,洵文名大盛。
●春,与弟苏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文章才华深受欧阳修赞赏。是时,苏氏父子三人名震京师;
●礼部应试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
●四月,母程氏卒于眉山,奔丧归里;
●服孝(1057.4-1059.6)。
●与弟苏辙及父苏洵再赴汴京,途中所作诗文《南行集》;
●是年,长子苏迈出生。
●至京师,授河南福昌县主簿,弟苏辙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
●参加制科考试(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中第三列第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今陕西宝鸡);
●十一月与弟苏辙别于郑州;
●十二月到任;
●作品:《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怀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初入仕途 崭露头角
●凤翔府签判;
●与凤翔府知府陈希亮(字公弼)共事。
●始识陈慥zào,慥为凤翔知府陈希亮第四子;
●作品:《凌虚台记》、《和子由踏青》、《和子由蚕市》、《客位假寐(因谒凤翔府守陈公弼)》。
●与文同订交与歧下,文同字与可,善画竹;
●十二月罢凤翔任,赴长安,游骊山(位于陕西西安临潼)。
●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直史馆;
●五月,妻王弗(1039-1065)卒于京师。
●四月,父苏洵(1009-1066)卒;
●服孝(1066.4-1068.7)。
●与弟苏辙护父丧返川。
●十月,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闰之为妻;
●冬,与弟苏辙携家赴汴京,途中在长安度岁。
王安石变法 自请外任
●二月还朝,在京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
●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作品:《石苍舒醉墨堂》。
●弟苏辙以议新法忤wǔ(抵触)王安石,自三司条例司属官出为陈州学官(陈州,今河南周口);
●二子苏迨dài出生。
●春间,自判官告院改权开封府推官。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
●四月奉命通判杭州;
●七月出京,赴陈州见苏辙,初识张耒lěi(“苏门四学士”之一);
●九月与弟苏辙赴颍州(今安徽阜阳)谒欧阳修;
●由颍入淮,作《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途径镇江,作《游金山寺》;
●十一月到杭州任;
●十二月,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作《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少子苏过出生;
●在杭州担任州试监试。闲暇之余,登凤凰山望海楼,作《望海楼晚景》;
●六月,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小学课本选入);
●冬间,赴湖州相度堤岸利害,晤湖州太守孙觉;
●欧阳修卒(1007-1072)。
●在杭州,行部富阳、新城,始识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
●在常州、润州(今属江苏镇江)赈饥;
●作品:《新城道中》、《《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行香子·过七里滩》。
●因在常、润地区赈灾,与妻子王润之久别,作《少年游·去年相送》,以示思念;
●纳妾王朝云;
●行部至於潜(位于今浙江杭州临安区),识诗僧参寥(道潜和尚,字参寥,苏轼好友);
●杭州太守陈襄任期满,宴客于有美堂,宴会上作《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后追送至临平(今浙江余杭),作《南乡子·送述古》,送陈襄;
●十一月改知密州,途中经海州(经江苏连云港),思念好友孙巨源,作《永遇乐·长忆别时》;
●是年,郑侠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
●重葺超然台,作记;
●二月,王安石复相;
●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江城子·密州出猎》(人教版九下选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此时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已去世十年,为表哀思,写下这首悼亡词)。
●暮春,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作《望江南·春未老》;
●八月十五中秋,与弟七年未得团聚,面对明月,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教版九上选入);
●十二月,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移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离密州;
●是年,王安石再罢相,不复出。
●二月,于道中改知徐州;
●至京师,有旨不许入国门;
●四五月到任徐州,与苏辙七年来再聚首,同住至中秋后离去,作《阳关曲·中秋作》;
●七月,河决澶渊(今位于河南濮阳),亲率军民抗洪,徐州得以保全。
●于徐州建黄楼,重阳大会宾客;
●秦观来谒。与参寥游百步洪(又叫徐州洪,在今徐州市,为泗水所经,有激流险滩,凡百余步,所以叫百步洪);
●作品:《永遇乐·明月如霜》、《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三月改知湖州;
●四月到任,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当时并不知道即将发生“乌台诗案”;
●七月,自湖州任上被拘捕入京。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dǎn、何正臣等弹劾苏轼诗语讥讽朝廷;
●八月至京,系于御史台狱,多人营救苏轼;
●十二月,结案出狱,诏贬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州守徐大守待之厚;
●初居定慧院,后迁城南临皋亭,筑南堂;
●五月,苏辙送兄长家眷至黄州,苏辙留伴十日后别去,赴筠州(今江西高安)任;
●宋廷议改官制,王安石封荆国公(“王荆公”的由来);
●作品:《梅花》二首。
●在黄州城东门外的一块坡地上,向当地官府申请了五十亩荒地,名之曰“东坡”,躬耕于此(“苏东坡”的由来);
●陈师仲自杭州来书,告以编成《超然》、《黄楼》二集;
●撰《易传》、《论语说》成;
●作品:《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浣溪沙五首》、《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反映苏词婉约的一面)。
●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七月十六、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
●北宋与西夏交战,永乐城之战,宋兵大败。新官制施行;
●作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人教版九下选入)、《《浣溪沙·游蕲qí水清泉寺》、《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人教版八下选入)、《赤壁赋》(人教版高一选入)、《念奴娇·中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高一选入)、《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洞仙歌·江南腊尽》。
●苏辙权筠州州学教授,所作策题违反《三经义》旨,被劾罢;
●诗僧参寥来访;
●好友王长官送陈慥来访,作《满庭芳·三十三年》;
●夏末秋初,作《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同年,张怀民也被贬官至黄州,两人遭遇相同,情投意合,惺惺相惜。十月,作《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八上选入)。十一月,张怀民与新居西南筑亭,名曰“快哉亭”,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增张怀民;
●与好友王巩相见饮酒,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曾巩卒(1019-1083)。
●三月,游定慧院,作《记游定惠院》(“惠”亦作“慧”);
●迁汝州(今属河南平顶山市)团练副使,自九江至筠州,访苏辙;
●与诗僧参寥同游庐山、石钟山(位于江西九江),作《题西林壁》(小学课本选入)、《石钟山记》;
●过金陵(今南京)访王安石;
●年底到泗州(今大致位于泗洪、盱眙),上表求常州居住,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重回朝廷 连放外任
●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
●三月,宋神宗崩,哲宗即位;
●六月自常州起知登州(今属山东威海文登);
●十月到任才五日,被召还朝廷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
●作品:《惠崇春江晚景》。
●自起居舍人升为翰林学士,苏洵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四月,王安石卒(1021-1086);
●九月,司马光卒(1019-1086);
●秋作《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因政见不合,四上乞外任,不许。
●因言遭新旧两党攻击,又连上乞外任,仍不许;
●作《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连章请郡,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qián辖(管束)知杭州军事;
●五月过南,谒好友张方平(北宋政治家,反对王安石变法);
●七月到达杭州任所,时方旱饥,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以工代赈;
●十一月,以浙西七州旱灾,乞赈济;
●苏辙迁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八月作《送子由使契丹》。
●春夏间,疏浚西湖,建堤桥,即苏堤;
●秋,大雨,太湖泛滥,上疏请求救灾;
●苏辙使契丹归,为御史中丞;
●作品:《赠刘景文》、《点绛唇·不用悲秋》。
●三月被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离杭时作《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还京时绕道视察湖州、苏州水灾;
●八月出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军州事,思欧公(欧阳修)(欧阳修当年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后又退居于此,翌年卒,此时距恩师去世已二十年),忆念过往,悲从中来,作《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春,疏浚颍州西湖(位于安徽阜阳颍州区)。被命移知扬州军州事;
●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
●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作品:《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
●八月,妻王润之卒于京师(1048-1093);
●九月出知定州(今属河北保定)军州事,太皇太后高氏崩,宋哲宗亲政。元祐年间太后执政时间(1085-1093);
●作品:《上元侍宴》诗。
●四月以讽斥先朝罪名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
●未至贬所,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十月到达贬所,时詹范守惠州。苏迈、苏迨归宜典,苏过与王朝云同行;
●三月,苏辙出知汝州(今属河南平顶山),六月降官至袁州(今属江西宜春),七月贬筠州(今江西高安)居住。
仕途再阻 远谪惠儋
●游罗浮、白水山等地;
●作品:《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荔枝叹》。
●买白鹤观地筑屋,助修惠州东西二桥;
●七月,王朝云病故(1062-1096);
●作品:《食荔枝》、《悼朝云》。
●白鹤峰新居落成。子苏迈来惠州探望;
●朝廷重贬“元祐党人”,苏辙贬雷州(今属广东湛江);
●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属今海南岛)安置;
●五月,遇弟苏辙于滕州;
●六月渡海;
●七月抵贬所,儋守中待之甚恭。
●朝廷遣董必察访两广,被逐出官屋,在城南桄榔林下买地筑屋,名曰桄榔庵;
●潮州人吴子野渡海从苏轼学。
●琼州进士姜唐佐从苏轼学;
●从惠州至儋州,除继续修改《易传》、《论语》外,又作《书传》十二卷,著《志林》,未完稿。
●正月,哲宗崩,弟徽宗即位,向太后同听政;
●五月,量移廉州(今广西北海)。施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今湖南永州)安置;
●六月,苏轼离开海南,渡海,与秦观别于海康;
●八月,秦观卒(1049-1100);
●十一月,行至英州(今广东英德),得旨奉朝廷郎提举成都玉局观;
●年底,越过南岭归。
●正月,苏轼过南岭,北上抵虔州(今江西赣州);
●五月至真州(今扬州仪征),作《自题金山画像》诗。暴病,止于常州;
●六月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辞官退休);
●七月二十八日卒。
●六月,葬汝州郏城县(今属河南平顶山)小峨眉山,苏辙作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