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媒体人柴静?-柴静目前
看过柴静的一些采访,也看过她的一些作品。我一直愿意相信她是一个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个有良知,或者说有抱负的新闻人。
所以当看到这个问题下回答大多是对柴静的批评与谩骂,似乎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我很不解。挺好的一个记者,在知乎怎么就成了天理难容的罪人呢?翻了一些答案,大部分恨她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里通外国。持这类观点的人主要理由是柴静的《穹顶之下》的特别致谢中出现了NRDC,而NRDC受福特基金会资助,福特基金会又受CIA控制,致力于反华反社会主义,所以柴静卖国贼无误。首先我很佩服这些人的毅力,真的,能从一个小小的NPDC剥丝抽茧一直追查到美国CIA,看透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狼子野心。但是,先不提这一层层关系是否真实,也不管这NRDC是给的柴静资金资助还是单纯的数据支持。假如这个基金真的像传闻说的那样,柴静脑子抽了才会把它写进视频最后的鸣谢里?这是怕别人不知道,还特意往脸上写上“里通国外”吗?你是当柴静是傻子,还是自己是傻子。
2、误国误民。这些人把工厂倒闭、工人下岗、经济下行的锅统统甩给了柴静。但用脑子想想,一个调查视频就能有这么大的威力?产业改革,企业转型,这都是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策。改革会有阵痛,会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利益受损了,就得找人发泄。向谁发泄呢?也就只能在网上怼柴静了。
顺便提下柴静采访丁仲礼的视频。我自己也是国科大的,当然也支持丁仲礼院长的观点。但是,柴静做错了什么吗?其实也没有。采访不单单只有低眉附和一种方式。站在对立面立场针锋发问更能把关键问题说清楚。丁院长站的是发展,而柴静站的是环保,仅此而已。
柴静只是一个记者。很多人怨恨柴静,是因为把她带入到一个决策者的位置。记者的责任就是发现问题。雾霾是一个问题吗?是,而且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柴静把这个问题摆到台面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便是很好的尽到记者的责任。《穹顶之下》发布之后,时任环保部长给柴静发短信表示感谢,结果现在却被只看过几篇网文人云亦云的知乎er全盘否定,真是讽刺。
至于解决的办法,这已经不是一个记者的责任了。《穹顶之下》中所提的方案怎么样,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不置可否。但我不相信那些骂她的能够提出一个更完善的方案。每个人都有提意见的权利,至于意见是否可行,采纳与否,那是决策者的事情。
评价一个人,不是靠脑补,而是看他切切实实做了什么。柴静有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吗?并没有。还是那句话:人们总是对好人太过苛刻。好人做了九十九件好事,做了一件坏事,人们便说,哈哈,我早就看透你了,你果然是个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