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原创 《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原创 《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是谁

2024-03-24 21:56:53TONY杂谈182

原标题:《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的“书圣”,尤擅行书。他所书的《兰亭集序》,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当然艺术审美情趣是一种相对主观的东西,到了极高的层次,很难分出上下高低,更遑论评出第一。但无论如何,《兰亭集序》能够被后人奉为第一,足见它不朽的艺术价值。有意思的是,这份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墨林瑰宝,却始终找不到真迹,很有可能已经失传。它是怎么来的?又到哪里去了?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

创作背景

王羲之是东晋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分裂混战时多,统一治政时少。这种社会背景下,一是汉朝官学儒家受到巨大冲击;二是士大夫阶级欲匡扶社稷而不可得,整体上产生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于是乎,产生一种带有鲜明特色的时代烙印,那就是魏晋风流。

魏晋名士好清谈、好雅名,他们与积极入仕的儒士不同,喜欢探究天人、自然、宇宙、生死之类的玄学,塑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趣和高洁淡雅的人物形象。这当然不能代表个体,而是一种整体风格。王羲之就是一个名士。

在东晋穆帝时期,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名士在会稽山阴兰亭参加修禊的集会。集会上有“曲水流觞”的游戏,将酒杯放入弯曲的水流中,停在谁身旁,谁就取杯饮酒,然后进行吟咏。这些诗作被整理成集,即《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即《兰亭集序》。

深藏昭陵

公元420年,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创立南朝宋,拉开南北朝的序幕。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政变、反叛不断,是一段政治黑暗、饱受荼毒的乱世。乱世对百姓是灾难,对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兰亭集序》的命运一波三折。

《隋唐嘉话》中记载,南朝梁发生动乱时(大概是“侯景之乱”),《兰亭集序》流失在外;到南朝陈文帝时期,《兰亭集序》被王羲之之后,也是著名书法家僧永得到;南朝陈宣帝时期,《兰亭集序》被进献给陈宣帝陈顼;后来隋朝南下灭陈,杨广得到《兰亭集序》,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僧果向杨广借取《兰亭集序》,杨广一直没有放在心上,直到登基称帝也没有想起索回;僧果去世后,《兰亭集序》就传到他的弟子僧辩手中;唐朝时期,李世民听说《兰亭集序》在僧辩那里,派萧翼求得。

在取《兰亭集序》的过程中,还有一件轶事。僧辩将《兰亭集序》视为至宝,不敢示人,李世民想用高价收购,没有成功,开始动歪脑筋,也就是用诈力。萧翼就是执行者,他打扮成普通书生,带上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书帖,来到会稽永欣寺,与僧辩交好。等到熟络以后,两人无话不谈,就逐渐转到书法上来。萧翼拿出二王的真迹,僧辩也有炫耀的心思,就拿出《兰亭集序》。萧翼确定其为真迹,趁僧辩出门的时候,取得《兰亭集序》和借出去的二王书帖。此事出自何延之《兰亭始末记》,传奇色彩较浓,与《隋唐嘉话》所记大体相同,稍有出入。

李世民酷爱《兰亭集序》,在位时期,还将《兰亭集序》拓本送给近臣作为赏赐。他临死前,嘱咐太子李治,要将《兰亭集序》陪葬。等李世民去世后,《兰亭集序》被埋入昭陵。

毁于盗墓

站在李世民个人立场来看,他是在处理自己的财物,没有什么问题;而跨越时代,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李世民此举无疑是暴殄天物,让宝物蒙尘。到唐末时期,又是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兰亭集序》得以“重见天日”,但紧随其后的则是灭顶之灾。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次影响极其恶劣的、军阀主导的大规模盗墓行为。这个盗墓贼名字叫做温韬。温韬少年为盗贼,后来跟随唐末军阀,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后来李茂贞和朱温为了争夺唐昭宗,发生“凤翔之战”。朱温围攻凤翔,李茂贞处于劣势,温韬投降朱温;后来温韬又回归李茂贞;等到唐朝气数已尽,温韬又投降朱温。从种种表现来看,温韬是一个毫无节操的朝秦暮楚的投机者。

在这几次反复横跳中,温韬担任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等地节度使,利用这段时间,将关中诸唐陵洗劫一空,里面就包括李世民的昭陵。《新五代史》中记载,温韬在昭陵中发现大量前代的书籍墨宝,“钟(钟繇)、王(王羲之)笔迹,纸墨如新。”而有笔记杂言中记载(小编曾经读过,但名字实在忘记了),温韬看不懂这些书画作品,反而对“价值不菲”的装裱饰品感兴趣,做了一个“买椟还珠”的行为,把饰品取走,书画委之于地。在这个过程中,温韬大抵用暴力手段,恐怕不可避免地对书画作品造成破坏。

乾陵之疑

《兰亭集序》真迹至今难以寻觅。有乐观的人认为,《兰亭集序》并没有毁于温韬之手,而是埋藏在乾陵之中,保存完好。也就是说,唐高宗李治并未听从李世民的请求,或者使用摹本充数。温韬在盗墓的时候,“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但接近乾陵时却发生超自然现象,风雨大作。于是乾陵就被保存下来,给《兰亭集序》真迹完好留下一丝虚无缥缈的可能性。

真伪质疑

事实上,历史上不乏对《兰亭集序》的质疑声音。著名学者郭沫若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中,就认为《兰亭序》并非出自王羲之之手。文中还引用清代书法家李文田的观点。

其一,《兰亭集序》的行书非常成熟,异于各晋碑上的笔意笔势;其二,在《世说新语·企羡类》中有一则:时人将王羲之《兰亭集序》与石崇《金谷诗序》相比,王羲之有欣然之色。然而刘孝为《世说新语》做批注时,引用《兰亭集序》,与后世的《兰亭集序》有较大差异。后世《兰亭集序》明显长于前者,增加的部分是对“生死之事”的思辨。

除此之外,郭沫若还有补充依据。其一,南朝梁时期的《文选》未收录《兰亭集序》;其二,相对于谢安相比,王羲之更为锐意进取,与《兰亭集序》中的消极情绪不符。关于《兰亭集序》的真伪问题,是否出自王羲之之手,小编不置观点。

小结

中国人对《兰亭集序》耳熟能详,推为行书第一。然而经历无数战火,长时间的历史迷云后,《兰亭集序》已经真迹难寻、真伪存疑。但小编以为,即便是摹本、即便是后人托名伪作,种种外在因素并不能影响《兰亭集序》本身的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反而平添很多书法之外的情趣,为其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留待后人去探寻、揭开、一睹真容。

参考文献:《兰亭集序》、《新五代史》、《隋唐嘉话》、《兰亭始末记》、《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创 《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原创 《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是谁” 的相关文章

投资者提问:作为申通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服聊天机器人系统,“申小蜜”专门针对网...

投资者提问:作为申通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服聊天机器人系统,“申小蜜”专门针对网...

投资者提问: 作为申通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服聊天机器人系统,“申小蜜”专门针对网点服务商家场景,实现7X24小时全天候、全渠道、全流程自动化处理,大幅提升网点客服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问题识别率95%,准确率99%,请问以上属实吗?谢谢...

微信迎来更新啦!扫二维码就能领取红包!

微信迎来更新啦!扫二维码就能领取红包!

【TechWeb报道】1月23日消息,微信6.5.4版本更新的内容有: ·通过二维码给身边的人发红包 ·新的语音输入,更快更准 ·看不完的文章,可以先置顶到聊天中 · 浏览文章时,可以搜索文章中的内容 最近更新: ·选择照片时,可进...

PubMed 科研神器 Scholarscope,新版使用指南

PubMed 科研神器 Scholarscope,新版使用指南

文章来源:科研论文时间作为一名医学科研搬砖民工,我们经常需要查阅文献。而文献的影响因子(IF)、分区和被引次数等信息是通常评价一篇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者通常会关注的点。但是, PubMed 等数据库无法显示这些信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小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经过笔者对于各种小工具的尝试...

70城房价数据出炉!一二三线城市房价环比总体上涨,一线城市同比上涨

70城房价数据出炉!一二三线城市房价环比总体上涨,一线城市同比上涨

金融界3月16日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2月份,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及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继续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

2月70城房价出炉:房价有涨有落,各线城市同比涨幅有所上升

2月70城房价出炉:房价有涨有落,各线城市同比涨幅有所上升

  原标题:2月70城房价出炉:房价有涨有落,各线城市同比涨幅有所上升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均呈现上涨状态,且涨幅较上月有所扩大。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价格领跑全国,同比分别上涨4....

原创
            “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去世,享年80岁,一代艺术家落幕,好痛心

原创 “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去世,享年80岁,一代艺术家落幕,好痛心

原标题:“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去世,享年80岁,一代艺术家落幕,好痛心 记者获悉,著名演艺术家、 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 于4日凌晨3时16分, 在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因抢救治疗无效逝世,享年80岁。 在2月19日她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