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内容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2024-04-01 15:07:17TONY杂谈44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

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

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的相关文章

2023军队文职网上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

2023军队文职网上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

原标题:2023军队文职网上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 2023军队文职网上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3年军队文职考试准考证打印已开始!打印时间为2023年2月14日9:00至19日14:00!全军统一笔试于2023年2月19日进行。为方便广大考生打印准考证,华图教育同步{来源...

比Scholarscope功能更强大,这款插件与PubMed是绝配

比Scholarscope功能更强大,这款插件与PubMed是绝配

今天在逛浏览器扩展插件等网站时,发现一个不错的浏览器插件——EasyPubMed插件。看名字就可以猜到,这个插件跟PubMed有关。我看了下插件功能介绍,发现这个插件功能超级强大,简直可以称为PubMed最强插件。下面我们看看这个插件到底有哪些功能?1. 安装插件首先我们先来安装下这个插件。在安装之...

3月房价环比全线上涨!超9成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武汉领涨70城

3月房价环比全线上涨!超9成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武汉领涨70城

每经记者 包晶晶    每经编辑 魏文艺     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全线上涨。 4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3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70城房价环比全线上涨,其...

社会上常见的各种骗术

社会上常见的各种骗术

被骗是最令人受伤的事情之一。在社会上行走,首先就要学会防骗。下面罗列一些常见的社会骗术,大家要对它们保持警惕。 第一种传销 传销是一大社会毒瘤,也是利用人性创造出来的最没人性的骗术之一,其唯一...

从“第一花旦”到“人民艺术家”,秦怡的人生经历让人心疼

从“第一花旦”到“人民艺术家”,秦怡的人生经历让人心疼

原标题:从“第一花旦”到“人民艺术家”,秦怡的人生经历让人心疼 2022年,“第一花旦”秦怡老师去世,享年100岁。回顾她的从影生涯,先后参演40多部影视作品,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并先后获得“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以及“人民艺术家”的国家荣誉称号。 却没想到,生活中的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