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刘文展这个人?-如何看待刘文展这个人的形象
人物志(九十三):一个行走在薄冰上的死磕少年
——记江西赣州于都实验中学高中生刘文展
如果9月顺利入学的话,升高二的刘文展将在历史课堂上学到伏尔泰的话,“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至今开学快一个月了,他仍未入学。
2017年9月8日,一篇求助帖《我举报学校被教育局泄露信息,后反被学校威胁“不停止举报就退学”、怎么办?》炸开网络。3月,江西于都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刘文展举报学校周末收费补课,后被劝退学,教育局疑似泄露举报者个人信息。
刘文展19日,于都县教育局和涉事学校派人到刘文展家中,校方向其道歉。教育局负责人一句“我这是在拯救你”让刘文展拒绝接受道歉。
翌日,于都实验中学负责人对外宣称,劝退是班主任个人行为,涉事班主任和执行校长已被先后解聘。而县教育局也称,学校确实存在违规组织学生有偿补课行为,曾下令整改,教育局未泄露个人信息。刘文展认为班主任为学校背锅,并坚称教育局有泄露信息之嫌。
刘文展并非叛逆少年。在母亲看来,他小时候很听话。小学时,父母在外面工作,下班回来他已经入眠;早上做好早餐,他吃完也会跟父母说去上学了。中考刘文展以580分(总分780分)考入于都实验中学,因入学成绩在年级排前20名,成为“免费生”(不需缴纳高中的学费和资料费,包括补课费)。
入学成绩优异虽不能表明他各方面优秀,但从他在各大社交平台的发言和与媒体公开对话的言语可见,他并非像县教育局调查组负责人所说那样:有“青春叛逆期综合症”,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而且刘文展敢说敢做并非首次,他曾举报当地环保、路况以及中学教师打骂学生的问题。
事情发展至今,力挺、反对、惋惜、无奈等声音都有。信息是否泄露成了罗生门。刘文展后来仍拒绝回校,也未转去其他学校,他生出打工存钱、出国留学的念头。是什么让事情发展成如今悬而难解的局面?
教育局最初接到举报,确实到涉事学校了解情况,但是在事情尚未解决、仍持续接到举报时,回应态度不积极。每周一次举报学校以及教育局后,刘文展收到的回复如出一辙。
校方收到被举报消息,第一时间不是针对问题,而是针对提出问题的人。校方找了几个学生调查举报事件,通过手机号码确认举报人是刘文展。
这下好了,全校的人都知道是刘文展在背后搞鬼。
此后,刘文展每隔一周就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举报,除了反映学校强制补课问题,还举报了教育局泄露信息。校方多次约谈,甚至威胁:若不停止举报,就要退学,并追回所免学费。
而刘文展的亲人没有站在他这边。举报后,刘文展不愿回校道歉,在家挨了打,他还了手。学校勒令退学后,刘文展八十多岁的祖父和母亲去学校道歉,在外打工的父亲一直没有回家和儿子沟通此事。
此前,刘文展初中时举报班主任打他,后班主任要求他写说明书给教育局表明举报内容不实。在家长劝说下,刘文展写了说明书。此后他不再信任父母亲。
此后遇事,刘文展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刘文展后来举报所选择的渠道是信访。正是高一下学期政治课本上所学知识。如今在教育局、校方、家庭种种压力下,这个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少年选择拾起网络武器,社会关注度越发提高,然而网络声音赞弹不一。关掉电脑后,何去何从,这位少年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独自面对。
但是,这背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却让人值得思考,在一所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学校,补课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刘文展这么做是不是顾此失彼?所做的这一切,刘文展到底是出于伸张正义,亦或是中二自大?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体制,刘文展的勇气值得肯定,但其中是非曲直,也实在难以论断。
(ps:这是笔者写过的一份最特殊也是最纠结的人物传记,有一篇回答我提过,我喜欢把人物传记分类,其中一类叫名人史记,一类叫黑暗深渊。他究竟是个正面形象还是个反面典型?属于中间一类的恰恰是,我就暂且把他归类于名人传记吧,还有,这属于争议人物,笔者不表态,只把事实摆在面前,把两方的意见罗列在那,是非曲直,让下面的人自己评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