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314页

孔乙己:一个被遗忘的梦想家-孔乙己生平经历

2024-03-29 01:32:41TONY54
孔乙己:一个被遗忘的梦想家-孔乙己生平经历
《孔乙己》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孔乙己的穷酸书生的故事。这篇小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千字,但是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将就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文学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是一个穷酸书生,身...

戏说老课文 ▏鲁迅《一级教师孔乙己》-孔乙己教学课件

2024-03-29 01:17:19TONY41
戏说老课文 ▏鲁迅《一级教师孔乙己》-孔乙己教学课件
课代表有话说 各位同学好,我是语文课代表,带你在嬉笑怒骂中复习经典课文。今天复习鲁迅的《一级教师孔乙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遍,思考: 1.孔乙己评不上职称,是因为个人问题还是单位问题? 2.本文中的孔乙己与鲁迅原作中的孔乙己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你...

重读《孔乙己》才看懂了其深藏的东西,才理解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它-鲁迅书中的孔乙己是谁

2024-03-29 01:01:55TONY30
重读《孔乙己》才看懂了其深藏的东西,才理解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它-鲁迅书中的孔乙己是谁
《孔乙己》是我们中学时候语文课本学过的一篇短篇小说。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中国的愚昧和落后让他们这些有识之士痛心不已。他们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尤其是中国文化,更是吃人的文化。孔乙己这样一个 科举考试失败又无力谋生的读书人,就成了他们眼中旧文化的代表,“哀其不幸,怒其...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的《孔乙己》-孔乙己全文

2024-03-29 00:46:34TONY83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的《孔乙己》-孔乙己全文
鲁迅生生的小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孔乙己》,高中时读它,便觉得孔乙己很可笑,我跟鲁镇酒店里的那些客人一样,把孔乙己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取笑的小丑。 很多年后,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沉沦了几年,偶然间再读《孔乙己》,却突然间不敢嘲笑孔乙己了,孔乙己的可悲、可怜与可笑,突然变成了一根一...

104年后,你看懂鲁迅的《孔乙己》了吗?他是被“网暴”的读书人-孔乙己读后感200字

2024-03-29 00:31:09TONY40
104年后,你看懂鲁迅的《孔乙己》了吗?他是被“网暴”的读书人-孔乙己读后感200字
文丨卿心君悦 1919年4月,继《狂人日记》,鲁迅又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二篇小说《孔乙己》。 谈起孔乙己,如今我们还记得什么? 迂腐“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脸红脖子粗地争辩“窃书不能算偷”,卖弄地教酒店伙计“回”(是回,不是茴)字的4种写法,“偷了丁举人...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原文-鲁迅文章孔乙己

2024-03-29 00:15:45TONY74
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

课文《孔乙己》-孔乙己文章批注

2024-03-29 00:00:22TONY41
基本资料:《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1] ,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

如何评价孔乙己?-如何评价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024-03-28 23:44:57TONY46
附上原文的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如下:“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但用活字排印了发表,却已在这时...

孔乙己代表了哪种人?-孔乙己指什么人

2024-03-28 23:29:25TONY46
他则象征着: “在幻想中给自己营造与标榜出一个特定身份感,一个优越于旁人的角色,并将此想象中的身份感当作了真实的自己,并借此回避现实当中的真实处境的人”。 鲁迅的小说当中,孔乙己是个读书人不假,但是读书人这样的身份俨...

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并写写自己的理由

2024-03-28 23:14:04TONY96
孔乙己清高、迂腐、善良代表了自视清高,孤芳自赏,四体不勤,不知抗争的另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