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以"智聯世界、眾智成城"為主題的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正式開幕.7月9日,實在智能創始人孫林君出席了由億歐主辦的"AI商業落地論壇",並發表了題為"智取未來——IPA數字員工創新與應用"的主題演講,向與會嘉賓和行業同僚分享了IPA數字員工在各行各業落地的實踐案例和使用效果.會後,我們採訪了孫林君先生,進一步深入了解他對數字員工技術和行業發展發展趨勢的獨到見解.
伴隨著新基建如火如荼地開展,"上雲用數賦智"滲透進入各行各業,智能技術已經成為當前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和解決經濟社會問題的高效路徑.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趨勢加劇,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低廉勞動力給我國企業帶來的價格競爭優勢將難以持續.面臨著越來越大成本壓力,企業產生了優化內部流程,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勞動密集型的場景下,少量人力與軟硬體機器人配合完成工作,節約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自動化工作方案正在成為企業的優先選擇.
目前,工業場景下的自動化技術水平已經相對成熟,然而辦公環境下自動化水平還處於起步狀態.很多勞動力密集的辦公場景,例如財務共享中心、客服中心、運營中心等,仍存在人員密集、重複性工作多,效率低下的特點,具備較大的自動化提升空間.在未來的辦公場景中,機器人、自動化系統承擔主要工作任務,少量員工進行配合監控將成為普遍現象,機器代替人工作會逐漸成為剛需.
擴展到全球範圍內,智能技術手段代替人工的趨勢也日益顯現.根據《IDC Future Scape: 全球人工智慧市場2021預測》報告,"到2024年,45%的重複工作任務將通過使用由 AI、機器人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提供支持的『數字員工』實現自動化或增強."企業員工將更大程度上從繁重機械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加有創造力的工作,企業的發展活力也會進一步獲得提升.
未來是美好的,但未來到來的速度和步伐則取決於技術發展的進程及技術穩定性的提升.AI與RPA技術結合的"IPA"——智能流程自動化技術,可以提升數字員工的技術性能和運行穩定性,使數字員工可以更好地服務於各行各業.
IPA=AI+RPA,是數字員工的基本形態
RPA技術發展已有十餘年,但落地程度和滲透速度有限.孫林君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RPA自動化技術本質上依賴於對操作系統的研究、理解和針對性攻克,仍有許多難點沒有解決,技術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17年,正是RPA與AI技術的有機結合,使數字員工獲得了跨越式進展:RPA成為AI落地的高效渠道,解決了AI技術落地難的問題;而AI技術可以大幅提高RPA的穩定性、擴展性、實施效率,大大提升了數字員工的實踐效益和落地價值.
孫林君強調,只有同時具備自動化和智能化特點的軟體機器人才能被稱作數字員工,實現對人力工作的有效替代.
對此,RPA技術可以實現自動化操作和信息採集,相當於數據員工的手和腳,實現了"自動化";而AI技術則相當於相當於眼、耳、口、鼻、大腦,為數字員工增加了感知和決策功能,實現了"智能化".也就是說,數字員工的基本形態就是AI+RPA,即IPA——智能流程自動化.
目前,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已經與RPA深度融合,實現了文本識別、圖像識別、情緒分析、語音分析、數據挖掘等功能,大大增強了數字員工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未來,隨著 AI 技術的進一步發展,IPA將在優化用戶體驗、提升用戶效率和增強數據分析能力上為用戶提供更大的價值,從而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預期,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數字員工,未來潛力無限
對於行業的未來,孫林君有著樂觀的判斷.他認為,數字員工的理念將進一步被各行業廣泛接受.行業的滲透率以及客戶數都將進一步迅速增長.
受到疫情影響,社會各界對辦公自動化和數字員工的關注有所提升.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IPA技術的滲透已經不再局限於金融、保險、銀行等數據基礎完善的領域,而是已經逐漸擴展到核電、煙草、能源等傳統製造業領域,正在參與更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為各行各業的業務流程優化提供良好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看到,數字員工相關的招投標項目越來越多,代表了IPA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切實的給各行各業帶來的效果已經深入人心,已經實際給客戶創造了很大的價值.
伴隨著市場升溫,實在智能也在不斷更新完善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針對不同行業,實在智能把行業通用軟體的自動化操作沉澱為行業業務組件,針對不同行業特有的功能進行模塊化集成,為各行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數字員工產品.
同時,實在智能也在進行標準化實施模式來解決用戶需求,通過"小快零"的快速部署,把AI能力集成進RPA的底層功能當中,讓客戶更快地看到數字員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