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最爱的东北三宝,已经走入寻常家庭-乾隆三大家有谁
说起人参,就不得不聊人参与清朝皇帝乾隆的故事.各位可能也听说过,乾隆皇帝寿享89岁,是我国帝王当中最高寿的.乾隆一生对长白山和长白山人参情有独钟,他把人参作为高贵至尊的保健品,终生食用乐此不疲.所以有人就认为作为一国之君的乾隆皇帝,虽然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但是最后一直能够保持健康长寿,除了自己注重锻炼身体之外,药饵补养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而清宫药养之品首选就是人参.
据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开始,到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为止,皇帝共食用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可以粗略算一下,这段时间乾隆皇帝几乎每日都要食用人参,平均每天三克左右.可以显见乾隆对人参的喜爱.
不仅如此,乾隆还亲笔御书了赞美人参的诗:
性温生处喜偏寒,
一穗垂如天竺丹.
五叶三丫云吉拥,
玉茎朱实露甘溥.
人参是一茎独出,亭亭玉立,初夏茎端绽开了黄绿色的小花,八月果实成熟,红润光洁.一年生的人参有三片小叶组成一片复叶,两年之后复叶逐渐递增到六枚而后止.这时每枚复叶都由五枚小叶组成,这就是乾隆在诗中所说的"五叶三丫".
人参虽好,不可多吃
虽然乾隆偏爱人参,但他也知道,人参虽好,但不可多吃.所以他在最后一首人参诗中是这样写的:"文殊曰能活能杀,冷笑迷而不悟人".乾隆认为人参的功效是对症下药的,不能盲目去进补.这表明乾隆本人对人参的用法有了辩证的思考和灵活的运用.
在中国的医药史上,食用人参的历史也是十分的久远.早在战国时代,神医扁鹊对人参的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是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共有113方,用人参的竟多达21方.
人参作为东北三宝之一,也给东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人参是好东西,虽然是大补名品,但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服用都是有好效果的.人参绝对不能长期大量服用,如果大量食用,容易让人大脑神经中枢兴奋,导致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症状.所以说,人参虽好,但不能多吃.
近年来,人参养殖业愈加发达,得利于规模化生产,人参均价也是逐步走低,价格逐渐被寻常家庭所接受.人参的衍生品以人参酒为主,利用酒精萃取出人参所含的精华部分,与白酒合二为一.饮酒的同时还可以滋养身体,真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