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宋朝是怎样的存在?(辛弃疾是宋朝人吗)
在大宋的文人圈中,辛弃疾文武双全,能治善战,是词人,更是忠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南宋淳熙年间,罢官多年的辛弃疾,夜归途中,看着眼前的如画风景,随口就吟出了这首小令。
仆人连连点赞:「此词甚为精妙,老爷的功力又见长进啊。」
辛弃疾摇头:「老夫不在乎这个,你是知道的。」
「对对对」,仆人转移了话题:「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停停停」,辛弃疾连忙打住:「纵是英雄,也已迟暮。廉颇老矣,何必再提。」
不过仆人的提醒,却激起了老辛的万丈豪情。
「叮——」,一声龙吟,辛弃疾长剑出鞘,跃进了路旁的草坪。
星空下,随即绽放出,一簇一簇绚丽的剑花。
刀光剑影中,年过半百的辛弃疾,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热血生涯。
1
公元 1161 年,辛弃疾二十一岁。
身在沦陷区的他,悄悄拉起两千人马,加入了山东人耿京的起义大军。
但耿老大的队伍,只是乌合之众,无名无份,粮草不足,装备不精,纵有满腔热情,也弄不出太大的动静。
思考良久,耿京决定,让辛弃疾作为代表,与南宋朝廷联系,准备内外夹击,给金人来个措手不及。
宋高宗大喜,立即下旨,分封耿京、辛弃疾,将义军编入了南宋部队的大家庭。
肩负着天子的厚望和朝廷的重托,辛少侠星夜兼程,从临安赶往泉城。
却在途中接到消息,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带着半数军队,投靠了金人。
辛弃疾连忙跑到驻地,看到十万大军,已作鸟兽散,留在营地的,不到五十人。
情急之下,辛弃疾带着这五十人,连夜杀进了敌军的阵营。
霜冷露寒,人仰马翻。
哀嚎遍野,尸积如山。
最终,辛弃疾一行五十人,在五万人的大军中,抓住叛徒张安国,将其押回了建康城。
这就厉害了。
千百年来,有多少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还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将军,都是跪着听完这段传奇的。
就连辛弃疾本人,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也对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