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皇帝盘点,纯属记载娱乐(明朝有算盘吗)
朱元璋,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庙号太祖。纯平民出生,开局一只碗,爽文男主角都不敢这么写。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严惩贪官;经济上移民屯田、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赋;文化上注重教育,兴科举,设立国子监;外交上确立不征之国。朱允炆,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庙号惠宗。主张削藩,和他四叔朱棣争皇位。父亲朱标(朱棣大哥,朱元璋时期太子)。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官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但是建文新政偏离实际,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朱棣,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庙号成祖,永乐大帝。发动靖难之役取得皇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文化上,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朱高炽,年号洪熙(1424年——1425年),庙号仁宗,洪熙大胖。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朱瞻基,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庙号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仁宣之治。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翰墨图书,极为精致。朱祁镇,年号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庙号英宗。做了两次皇帝。信任宦官王振,导致土木堡之战大败,明军精锐尽毁,自己也被瓦剌也先俘虏。后策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帝位,废景帝,杀少保于谦,迫害忠良。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民变四起,国力衰落。朱祁钰,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庙号代宗。任用于谦为统帅,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纂修《寰宇通志》。被废后不久离奇死亡,时年30岁。朱见深,年号成化(1465年——1487年),庙号宪宗。两为太子,以德报怨。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安排荆襄流民。朱祐樘(chēng),年号弘治(1488年——1505年),庙号孝宗。开创”弘治中兴“、修《会典》,立制度。好男人,一生只一位妻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庙号武宗。知名玩咖。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孝宗独生子,叛逆爱玩。主要成就有应州大捷,诛杀刘瑾,平宁王及安化王叛乱。最后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朱厚璁(cōng),年号嘉靖(1522年——1566年),庙号世宗。崇信道教,“万寿帝君”。“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朱载坖(hòu),年号隆庆(1567年——1572年),庙号穆宗。在位时期用人不疑,重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国运中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被称隆庆新政。朱翊钧(yì jūn),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庙号神宗。在位之初十年,任用张居正,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后期荒于政事,二十多年不再上朝。万历三大征,劳民伤财,自万历后明朝逐渐走向衰亡。朱常洛,年号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庙号光宗。废除矿监和税监,拔擢良臣。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因病病逝,史称“红丸案”。朱由校,年号天启(1621年——1627年),庙号熹宗。先是东林党,后是魏忠贤与客氏专权。自身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朱由检,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庙号思宗。铲除魏忠贤。朱由检自谓“朕非WG之君”,将WG归咎于“诸臣误朕”,后世亦不乏对他的同情与肯定。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朱由检志大才疏,存在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等性格缺陷,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