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近照,眼神怪异?她这个人是有才华的,因雾霾而彻底改变人生-柴静目前状况有谁知道
作为一名著名媒体人,柴静曾经火遍国内。
无论是早期主持央视节目,还是后期出书、拍纪录片《穹顶之下》,都给世人留下了深深的触动。
然而这几年,国内媒体却鲜有柴静的消息,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从网上消失了。
如今的她,在哪里生活?
为什么突然没了消息,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柴静近照。
网友:柴静,过去有种灵性。现在的柴静,有点“柴”了。眼神怪异!
8月13日,柴静在平台发布了由自己出品的全新纪录片《陌生人》的预告片,很快柴静的新纪录片预告片就在朋友圈刷屏,引发网友热议。
还没有等到柴静发布正式的纪录片,在柴静发布预告片仅一个小时后,平台便删除了柴静的新纪录片《陌生人》的预告片,平台删除预告片的理由则是,视频违规,原因是经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此视频涉及违规内容。
但她所追求的“真理”和“本质”,是否也只是带着滤镜泡泡的个人偏见呢?
从现在来看,时间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预告片被禁背后的原因。
据了解,柴静的新纪录片触及了一些敏感话题,这些话题不仅在中国敏感,在其他国家也很敏感。该平台被封禁并不完全是因为柴静本人,而是因为这些敏感话题的关注和审查。
实际上,柴静的这部纪录片并不涉及什么深度话题,反恐问题早已被反复讨论。了解全球局势的人都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网友们的评论分歧很大,这是因为柴静在国内的声誉早已经遭受了重创,然而现在却有很多人对她追捧,这导致了当前的局面。
柴静出生山西,一座总是处于遗忘边缘的城市。
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
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柴静调查:穹顶之下》。
2013年年初,柴静被爆与摄影师赵嘉结婚,引发众多讨论。
此后,柴静渐渐淡出荧屏。
柴静于2013年10月底生下了一个女儿,生产的地点是在“美利坚合众国”。根据美国法律,这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美国公民。此事一经曝光便引发舆论的火热讨论。
素妆出镜时,清简短发,喜欢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柴静在媒体上表现出来的形象也让公众相信她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知女神”。
曾经火爆全网的公知女神柴静,为何成为全网群嘲的对象?
来源于很多方面,其中很大程度就是来源于《穹顶之下》那部纪录片,这是起点,也是导火索。
因雾霾而彻底改变人生。
2015年,柴静推出了由自己负责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这个纪录片中,讲述的是那个时候的社会热点话题——雾霾。
或许是因为柴静的一生实在是太过于顺利,所以上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她的女儿还没有出生,就被检查出患有肿瘤,这对他的打击非常的大,而彼时正有一个词刚刚兴起,那就是“雾霾”二字,那时候大家对于雾霾的认知还不像现在那么广泛,柴静也是如此,他认为自己女儿的患病是因为雾霾的缘故,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准备拍一部纪录片,来记录这个黑暗。
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刚刚诞生时,夸赞声音应运不绝,柴静更加坐实了他在大家心中公知女神的宝座,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质疑。
虽然柴静没有公开表达过自己的态度,但是他的纪录片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对国外环境的向往以及称赞,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也让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柴进提出了挑战,柴静决定公开应战。
或许是真的对这方面了解得不够多,在这场辩论中他输了,雾霾肯定是对身体有害的,但绝没有柴静说的那么危险,尤其是在提出相关专业数据方面,柴静被教授怼得无话可说,从那以后,柴静开始受万人嘲,慢慢地,她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即使柴静为女儿担心的心没有错,但是他应该更多的是反思自己,因为,柴静有吸烟的习惯,肿瘤产生的因素有很多,这或许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单一的将它归结于雾霾,然后夸大,这是不妥的。
经此之后,柴静也很聪明,他的选择方法就是在公众媒体上少发言,一个已经受舆论打击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所以她选择淡出,或许这也是最好的选择吧。
柴静对事业的执着、奉献,和敢于报道事情的真实性,让很多人奉她为英雄。
虽然她收获了很多的荣誉与名声,但同样也是这份桎梏,在流言四起之时,落得了一个全网群嘲的地步。
后来柴静为给女儿治病,移居海外生活。
2014年10月13日,有媒体透露柴静已经从央视离职。这是她首次传出离开央视的消息。
再往后,柴静终于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了。
关于她的未来,无人知晓;而她的过往,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大家所遗忘。
再也不会有人记得,曾经有个姑娘,敢一人当先采访非典病人;
再也不会有人记得,曾经有记者能蹲下来,为采访对象默默拭去眼泪;
再也不会有人记得,曾经有位母亲,用最微弱的声音发出最有力的呐喊:穹顶之下,我们都是当事人。
《看见》里有句话:在这个浮躁的随波逐流的时代,仍然有真心付出信仰的人存在。
小结:
去揭露问题,曝光问题,引爆问题,扩大问题,她认为这是使命召唤,没考虑这是中国我国走工业发展路线的必经之路。
明知提出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但引爆民众肯定会关心的问题,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会大大收益,就是古人说的“沽名钓誉”,至于其他,没必要考虑。现代话叫做“精致利己主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柴静似乎两者都有所欠缺。
说柴静观点独立,我不大能赞同,她的观点似乎与发达国家的官僚以及媒体是一致的,独立在哪了呢?
她这个人,才华没有用对地方。
她的主要才能是,善于煽动情绪,简单的说,就是善于煽情。她做主持人是不错的,当作家也行。做记者不行。
是非观念不行,特别是在涉及到民族国家的这个大是大非的层面上是不及格的。
我在想有的时候,国内的气氛是不是太宽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