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家长不知如何是好?看看德国人的“高招”(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自从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这项规定颁布以后,就引起了不少家长的热议,这热议的背后展现的都是慌张,那种“怕输在起跑线”的慌张。
首先幼儿园不教加减法、拼音和算术,但是上小学以后,教学进度又特别快,真怕孩子跟不上。其次很多家长表示,如果没有小学的基础知识,很多小学都不愿意收!
这让不少家长处于两难又焦虑的状态之中,不知该如何是好!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为啥要出这么一个规定。

为什么要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我首先想到的是郑强教授的这段话:
幼儿园非得上小学的内容,小学阶段非得上中学的内容,中学阶段恨不得把大学的课程都上了,超纲超前教学是典型的揠苗助长,不但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还扼杀了学生的潜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别觉得这有些危言耸听,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在我们教育学的角度,其实把0-6岁设定为早期教育阶段。
那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啥?学算术、识字?当然不,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刺激,促进大脑的发育,而非知识学习。而这种超前学习,到了小学二年级危害就暴露出来了!
孩子开始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出现厌学、成绩直线而下的状况比比皆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艾尔金德,就曾对超前教育的危害做过研究:

孩子会出现短期和长期两种危害,短期为焦虑、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等,长期危害包括厌学、注意力不集中、习得性绝望等等。
可见,幼儿园“小学化”看似是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实际上却在孩子的跑道上暗藏一个个的陷阱和绊脚石。

家长不知如何是好?看看德国人的高招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势在必行,是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儿。但同样甩给家长一个问题,那幼小衔接的准备就落在了家长的肩上,家长究竟该教孩子点儿啥呢?
不妨看看德国人的高招!在德国的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也就是说,这规定人家早实施了,按咱们的想法,他们的孩子应该被甩到十万八千里外了!

但事实呢?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屡屡获奖,截止2017年德国诺贝尔奖人数已达到106位,排名第三,这个仅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可见他们的教育并没有输。
这不禁让人好奇起来,德国孩子幼儿园都学啥?德国教育专家表示:德国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非得说有什么教育的话,有这4个重点:基本的社会常识、动手能力、高情商和专注力。
比如德国的森林幼儿园,每天让孩子在森林里疯跑,没有教室,就连学生都是混龄的。但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的搭建木屋、生活、观察树叶的变化、与他人合作等等。
看似什么都不教的教育,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孩子的社会常识、动手能力、高情商和专注力。

这些能力对孩子上小学有什么帮助?
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提前学好数语外。说白了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对于规则、环境、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的变化,是否有适应能力。
如果环境不适应,何谈学习好不好呢?可见德国幼儿园并非让孩子瞎玩,在孩子上小学前,从动手能力到心理上都帮孩子做好准备。

其次,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因素其实是专注力。一个坐不住板凳的孩子,对知识不主动吸收的孩子,补课再多、识字再多,真正进脑子里的太少。
所以在德国幼儿园的课堂上,宁愿给孩子发几张纸,让孩子玩专注力的游戏,也不要求孩子学知识。因为专注力是学习一切基础知识的前提,没它学啥都白搭!
德国人一直以专注严谨著称,与这种教育方式脱不开关系。而且德国人研究的专注力游戏确实能抓住孩子的内心并且很有用。

我曾经专门挑选了一套德国引进的《德国好奇狗陪你学专注力训练》,第一天玩的时候我家孩子就老老实实地坐了20分钟,他还跟我说:“这漫画书太有趣了”!
因为里面有一个漫画形象叫做好奇狗,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好奇狗出发,孩子玩的游戏题都是帮助好奇狗闯关,久而久之孩子把好奇狗当成了伙伴,每天都会主动玩上20-30分钟。

坚持大约有2个月,老师就跟我反映这孩子坐得住了,感兴趣的家长不妨试一试。这里提醒一下,这套书只针对3-9岁的孩子,为了适合这个年龄跨度,7册书难度循序渐进。
而且要提醒家长,小学三年级以前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所以想要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最好不要在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培养!

最后呼吁家长们,请放下焦虑!应该把精力放在培养这些真正的基础能力上,而非会算多少题、认多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