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郏县(四):苏轼葬郏时其专名“郏”的读音?(河南郏县苏轼墓)
(来源:郏县电视台)
原标题:苏轼与郏县(四):苏轼葬郏时其专名“郏”的读音?
苏轼建中靖国元年(1100年)七月丁亥病故常州,崇宁元年(1101)闰六月癸酉葬于京西北路汝州郏城县。苏轼葬郏时其专名“郏”应该如何读?
图为:河南郏县三苏坟
据宋庠《国语补音·郑语第十六》载:“谢、郏”之“郏”读音为:古洽反。宋庠(996年-1066年),《宋史》宋庠传载:“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
图为:河南郏县三苏纪念馆前的三苏塑像,持书者为苏轼
苏轼与宋庠亦有交集。嘉祐二年,苏轼服除离川赴京,途径许昌,正值以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的宋痒指导民夫疏理西湖,苏轼特意前去游览,有《许州西湖》诗。
判读中古语音的重要依据为《广韵》,它的全称是《大宋重修广韵》,是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陈彭年与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为宋代官韵,也是中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广韵·入声卷第五》中释“郏”:地名也,又:郏城县,在汝州。读音:古洽切。
依据《国语补音》和《广韵》,“郏”的中古音:古洽切,见洽开二入咸。“古洽切”即切的上字“古”的声母,它属中古声母五类(喉、牙、舌、齿、唇音)之一的牙音类中的“见”[k],切的下字“洽”的韵母和声调,它属中古六十一韵类的洽韵类,[ep]。其音韵地位:“见洽开二入咸”,即见母、洽韵、开口、二等、入声,、咸摄,拟音(国际音标)[kep]。
应该注意的是今本《说文解字》多依“大徐本”为底本,故“郏”条下为“颍川县,从邑,夹声,工洽切”世称“大徐本”《说文解字》,“工洽切”不是上古音。“大徐本”乃宋初年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徐铉(916年--991年)于太宗雍熙(984~987)年间,徐铉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许慎《说文解字》原无反切注音,约自刘宋开始,即有人为《说文》注音,然各传本注音不尽相同,徐铉一律改用孙愐(《唐韵》音切,今本每篆释语后的“某某切”,即《唐韵》反切。
图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的许慎墓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苏轼葬郏之前的上古时期,“郏”的上古音是以诗经时代韵部系统为代表:其声母为其六类三十二母的喉音类、见母[k],韵母为其十一类二十九部的葉部[ap],拟音[kap]。(刘继增)
▶ 来喽!来喽!你们要的城乡公交营运时刻表→
▶ 中国铸铁锅之都·郏县“广阔天地”集体商标发布暨启用仪式举行
▶ 关于征集2023年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岗位的通知
编 辑:刘晓培
审 核:姚兴华
监制:谷洪普
总 监 制 :邵 华
(声明:除本地新闻、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转载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