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专家提出废除汉字的想法,他写了一篇文章反驳,全文读音相同(废除汉字什么意思)
原标题:专家提出废除汉字的想法,他写了一篇文章反驳,全文读音相同
中国的汉字始于青铜器时期的甲骨文,经过漫长的发展,成为了一种象形文字。由于其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广,整个东亚地区的国家都受到了汉字的深远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拉丁文字,其起源于欧美,虽然其传承时间相较于汉字短一些,但是由于其广泛使用,其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知识分子急于西化,许多人提出了“废除汉字,语言拉丁化”的口号。然而,这一想法并不是没有反对者。赵元任,是中国的一位语言学家,他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他提出了对汉字进行改良以适应新时代的主张,同时他也以自己的文笔反对了废除汉字的想法。
在国内,这场汉字和拉丁文字的交锋并非一天两天,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留学人员就研究出了一本叫做《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的书,该书的作者是瞿秋白、吴玉章等人,这本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1931年9月,“中国文字拉丁化代表大会”在海参崴举行,会议通过了瞿秋白创作的方案,并决定建立委员会在旅苏人员中推广这种新型的文字,并为受教育不足的群体提供免费扫盲和传授。然而,废除汉字的声浪越来越高,直到1933年,国内的废除汉字运动开始进行。
“施氏食狮史”:一个妙笔生花的奇文
尽管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支持废除汉字的运动,但是赵元任并不认为废除汉字是正确的做法。他认为汉字具有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底蕴,废除汉字将导致中国的文化无法独立存在。他认为汉字需要进行改良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这也是他成就的主要贡献。
在“废除汉字”的声音嚣张的时候,赵元任居然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来反对“废除汉字”的主张——他写了一篇题为《施氏食狮史》的文章。全文只使用了“shi”这个音,但是却包含了数十个不同的汉字。这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是否一味的照搬西方就是正确的做法。是否放弃自身的优势选择西化会有何代价。
文化的思辨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封建时期曾经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同样面临选择。在近代历史中,韩国曾三次下令废除汉字,但是由于废除汉字带来的不便,韩国政府最终选择保留汉字,直至今日。与之相比,日本人明智地选择保留了汉字,因为日语中只有读音而没有具体含义,无法支撑独立表达含义的重任。
汉字和拉丁文字的交锋,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虽然人们常说汉字难学,但是汉字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复杂的含义的文字。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它的变化也创造了多种鲜活的文学艺术。历史就是一部汉字演化的历史,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文化根源和精神追求。
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让我们也需要为自己的文化做出适当的改变。保留汉字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改良,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只有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汉字和拉丁文字之间的批评和辩论或许永远不会停止,但是只要我们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把所学所得转化为自己的独特精神,那么汉字和拉丁文字,都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创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