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文莱达鲁萨兰国,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行政区划(文莱驻新加坡大使馆)
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文莱达鲁萨兰国国旗
1.历史
1888年,文莱成为英国的殖民地。9月17日签订的《英国文莱条约》,英国握有文莱王位继承决定权和外交权,并规定未经英国同意,文莱不得将国土割让给他国。
1906年,英国派驻扎官掌管文莱的一切政务。名义上文莱仍是一个苏丹国,但实质上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文莱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并与近邻沙捞越和沙巴合并为一个行政区。
1945年9月,英国人卷土重来,文莱又被置于英国的军事管制之下。
1959年,英国撤销驻扎官,实行部分内部自治和行政改革,建立地方议会和立法会议。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1962年,马来亚联合邦在英国支持下,正积极推行包括文莱在内的马来西亚计划,文莱人民坚决反对加入马来西亚。
1971年,文莱与英国重新签约,除外交事务和部分国防事务外,文莱恢复所有内部自治权。
1984年1月1日,苏丹宣布,文莱已成为一个完全独立国家。
2.沿革
1970年10月4日,文莱市改为斯里巴加湾市。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国旗
1.历史
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麻喏巴歇(满者伯夷)王国统治。
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
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
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
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
1942年,日本占领东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曾一度负责管理东帝汶,不久后葡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
1951年,葡萄牙将东帝汶改为海外省。
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42号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为非自治领土,由葡萄牙管理。
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11月28日,革阵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12月,印尼出兵东帝汶。
1976年,印尼宣布东帝汶为第27个省。
1982年联大表决通过支持东帝汶人民自决的决议。
1999年1月,印尼总T哈比比同意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选择自治或脱离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联合国三方就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签署协议。8月30日,东帝汶全民公决。投票后亲印尼派与独立派发生流血冲突,东帝汶局势恶化,联合国特派团被迫撤出,约20多万难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总T宣布同意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成立由澳大利亚为首的约8000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于9月20日正式进驻东帝汶,与印尼驻军进行权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东帝汶退出印尼。安理会成立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全面接管东帝汶内外事务。11月,东帝汶成立具有准内阁。
2000年7月,成立首届过渡内阁。
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
8世纪新加坡属室利佛逝。
14世纪始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
18-19世纪属柔佛王国。
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占。
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独立。

新加坡共和国国旗
选举区

地名-规划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