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东帝汶简介)
据说东帝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刚建国两个小时就与中国建交,而且禁止日本人入境,这是真的吗?
不管是不是真的,总之东帝汶是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之一这句话没有问题,东帝汶于2002年才正式建国,到现在为止也就不过19年时间,他也是亚洲唯一的所有领土都在南半球的国家。
东帝汶有着沧桑的历史,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而到现在也不广为人知,如果笔者不提及相信广大读者朋友们压根儿没听过这个国家的名字。
经过近二十年时间的发展它仍旧未能摆脱被时代局限的命运,经济贫瘠,与世隔绝再加上不为人知,东帝汶顺理成章的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行列,享受全民低保的待遇。
那么东帝汶这个国家到底怎么样呢?他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来还原真实的东帝汶。
东帝汶的前世今生,是殖民者衍生的产物。
东帝汶到底在哪?也许很多人根本摸不着头脑,说他是亚洲最南端且全部领土都在南半球的国家未免过于泛泛,那笔者就先来说说东帝汶的具体位置吧。
首先我们来展开世界地图,视线拉到亚洲南部,东帝汶的具体位置靠近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东经120度到135度之间,说白了东帝汶其实就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岛国。
东帝汶所在的岛屿之前就叫帝汶岛,分为东帝汶和西帝汶,整个帝汶岛曾经都被印度尼西亚吞并,成为印度尼西亚政Q的囊中之物,后来经过公投,东帝汶借机从印度尼西亚独立出来,成立主权国家。
东帝汶名声不大,再加上它建立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很难入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法眼,但自从2012年美国国务卿克林顿亲身访问东帝汶之后,这个国家开始变得名声大噪起来,瞬间博得了全球的眼光。
他虽然贫穷,他虽然落后,他虽是弹丸之地却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至少别人也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非常重要的通道,所以在历史上受到很多国家的垂涎和觊觎。
早在15世纪帝汶岛上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与东方世界之间的商业贸易,由于帝汶岛地处热带地区,适合各种木材的生长,因此帝汶岛的檀香木和各种香料受到印度尼西亚乃至中国商人的喜爱,甚至不远千里前来进购。
这个地方的生活本是一片平静,谁知16世纪欧洲新航路的开辟给帝汶岛上的土著居民带来了灭顶之祸。
早在16世纪初的时候,葡萄牙殖民者就已经发现了帝汶岛并兴不义之兵肆意驱逐土著人将整个岛屿拿下,并号称是自己在亚洲南部地区建立的新殖民地。
葡萄牙在帝汶岛刚登陆不久,甚至脚跟还没占稳,号称风车之国的荷兰军队屁颠屁颠也来到了这里,由于当时荷兰的实力比葡萄牙要稍强一些,因此葡萄牙只能老老实实将老大的位置让给了荷兰,而葡萄牙被荷兰排挤至帝汶岛东端。
1642年,航海强国葡萄牙在帝汶岛东部设立首个贸易港口,派传教士对这个地方的土著居民进行传教,进行思想上的奴化并实行殖民统治。
风水轮流转,18世纪号称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崛起,从葡萄牙和荷兰手中抢去了帝汶岛的占领权,不过时间不长,后来又被荷兰殖民者给抢了回来,重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统治。
当时的荷兰已经占据整个印尼半岛,而且实力大增,葡萄牙对占据帝汶岛仅东部弹丸之地的现状极不满意,两个国家在资源争夺上发生矛盾。
1859年葡萄牙和荷兰就帝汶岛分配问题干了一架,战败的葡萄牙只好将帝汶岛整个西部地区割让给荷兰,而东帝汶和欧库西归葡萄牙管辖,在葡萄牙和荷兰两个国家的分治之下,帝汶岛被彻底撕裂为东西蒂汶两个殖民地。
这一分配就持续很长时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尼西亚被日本占领,日本分别接管了荷兰和葡萄牙在印尼,西帝汶和东帝汶的统治权。
日本战败后,印度尼西亚群岛上演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解放运动,印尼于1950年成立印度尼西亚主权国家,而葡萄牙又恢复了对东帝汶的统治。
二战结束后,整个世界的民族独立意识开始崛起,在加上那些昔日西方强国开始放弃他们在海外的殖民地,东帝汶于1975年11月独立。
生活在东帝汶上的土著人才享受不到十天当主人的感觉,便被印度尼西亚强行派军将东帝汶收入囊中,此后不久印度尼西亚将整个帝汶岛吞并。
东帝汶人对印度尼西亚的这种行为肯定心存不满,谁愿意当别人的奴隶呢?但就实力又单挑不过印度尼西亚,所以在印尼对东帝汶统治的25年时间中,东帝汶人对印度尼西亚展开了25年的游击战。
就这么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纸是包不住火的,东帝汶人的独立意识愈发强烈和印度尼西亚政府被搅得筋疲力尽,但就为了让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统一,印尼政府坚决不允许东帝汶独立出去。
到1999年,东帝汶人的独立浪潮引起了联合国的重视,在联合国的监视下,允许东帝汶人经过采用公投的方式从独立和服从印尼统治两者中进行选择,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前者。
这引起印尼政府非常不满,印尼政府为了报复东帝汶人,派出军队对东帝汶展开大规模的报复行为,很多无辜的东帝汶人成为印尼军队的刀下亡魂,直到2002年东帝汶正式宣布独立。
此后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政府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大概是由于藕断丝连的缘故造成这种局面,持续到2008年才有所缓解并趋于稳定。
那么东帝汶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开门见山,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现在的东帝汶那就是贫穷和落后。
东帝汶本身建立的时候就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再加上建立的时间较晚,各种基础设施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落后和贫穷是在所难免的。
联合国将东帝汶划分为世界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是有真凭实据的,东帝汶的国土面积为1.4919平方公里,还行,而GDP总量仅为25.81亿美元,折合算起来人均GDP仅为2036美元,看起来勉强,实际上东帝汶人的生活非常远离现代化。
从殖民历史走出来的东帝汶底子压根儿就不好,虽然当年葡萄牙将东帝汶以殖民地的身份对待,但实际上东帝汶并没有享受到葡萄牙多么好的特殊待遇。
东帝汶的首都在帝力,在这里有不少具有葡萄牙风格的老式房子,但这些房子都是一些最基础的平房,并谈不上是多么的雄伟浩大,所以可以看出当年葡萄牙对东帝汶这个殖民地并不怎么用心。
东帝汶有个国际机在首都帝力,但这个机场小的可怜,每天仅有一两班飞机从附近国家飞来,候机室由粗制滥造的仿传统建筑组成,房顶上盖的是那些难看而又不怎么耐用的橘红锌板,从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就可以看出东帝汶的国力。
东帝汶所处的国际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这也是其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所幸的是上帝关了他的门却为他打开一扇窗,别看东帝汶国土面积不大但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东帝汶和中东国家相似,也是依赖石油资源出口为自己赚取用于生活的外汇,如果没有这些石油资源,东帝汶人的生活也许会更加艰难。
目前东帝汶人的日常所需基本都依赖澳大利亚政府的补给,这就像意大利国中之国圣马力诺一样,它也需要意大利政府提供各种生活援助。
东帝汶的农业和工业也非常不发达,不过如果硬是要指出东帝汶有什么特场,那么就是当地生产的有机咖啡。
除了石油出口之外,东帝汶第二大收入来源就是咖啡出口,整个东帝汶将近五成的人都从事于咖啡种植业,东帝汶延绵起伏的丘陵地带和温暖湿润的环境确实为咖啡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
但东帝汶的咖啡之所以广受国外朋友的欢迎并不是说他们的咖啡有多么好喝,而是东帝汶的咖啡最注重两个字,即有机。
说来也挺戏谑的,当年在葡萄牙殖民的时候东帝汶已经开始操持咖啡种植,但由于后来常年战乱,百姓没有心思去搞这些所谓的高端农作物,在加上百姓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去采购化肥和农药,所以只能让这些咖啡听天由命的生长。
但天无绝人之路,这些无人管理的咖啡不仅没有从东帝汶人的田野中消失,而且因为没有经受任何肥料和农药的污染,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青睐,听完介绍的西方国家纷纷前往东帝汶采购咖啡,又让东帝汶人找到了一个发家致富的渠道。
如今东帝汶开始挖掘自身的优势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但和印度尼西亚相比,东帝汶的优势又变得微不足道,所以东帝汶想通过旅游业发展成为一个富有的国家道路确实还很漫长。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东帝汶刚成立不久就马上和中国建交,至于是不是两个小时就已经建交这个没有根据,但中国是东帝汶最先建交的国家这是事实。
还有东帝汶到底准不准日本人进入东帝汶境内呢?事实上还是允许的,只不过东帝汶人对日本人的感觉并不友好,因为当年日本侵占过东帝汶并对东帝汶造成了难以泯灭的不良影响。
总体说来
就目前对东帝汶来说,积极与周边国家展开合作才是最根本的发展出路,否则东帝汶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改变自身根深蒂固的落后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