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院士(施一公院士一席谈)
施一公教授。
当时,施一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国的科技,而一位来自诺贝尔诞生地的教授却表现出了傲慢的态度。一公教授迅速回怼,指出中国的航天科技比他们更强。这位傲慢的瑞典教授甚至轻蔑地表示,如果瑞典有中国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他们可以将500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这句话听起来狂妄自大,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敢于在中国航天科技面前说出这句话的人,无疑是狂妄的。然而,施一公教授却从中发现了中国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中国顶尖的学生大多喜欢金融行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令人担忧的是,相当一部分中国培养的顶级人才流向了欧美。

施一公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总是以出国留学为榜样,但却不知道他们大多数最终都留在了海外国家。我们斥巨资培养的顶级人才却没能回来报效祖国。作为海龟顶级科学家,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因此,2018年4月,他毅然辞去清华副校长的职务,创立了西湖大学,致力于超过清华和北大,成为中国第一家研究型民办大学。为了筹建西湖大学,他这个搞了一辈子科研的人也开始操心起了钱的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什么都是空谈。

2017年,高领资本创始人张磊向母校捐款3个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施一公教授看到了这一点,希望张磊能支持自己的事业。他对张磊说:“你给耶鲁大学捐了888万美元,又给人大捐了3个亿,你捐的再多也只是个杰出校友。”他说,“你捐给西湖大学,我直接让你做联合创始人。”

当投资眼光十分毒辣的张磊了解到施一公教授为了祖国的发展,拒绝了美国的高薪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的科研教育事业的事迹后,被他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不仅同意给西湖大学捐款3个亿,还拉来了许多知名投资人。其中一位是邓颖女士。

听了西湖大学的故事后,邓颖女士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被深深触动。在公司全年的营业额不到1个亿的情况下,她拿出1000万捐给了西湖大学,以示感谢。施一公教授决定请邓颖一家吃饭。在餐桌上,他再次向他们介绍了中国为何需要西湖大学。邓颖女士的丈夫听了后,决定将留给孩子的一个亿资金也捐给西湖大学。
令人们感动的是,孩子知道后不仅没有反对,还自豪地向父母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国家比他更需要这笔钱。这句话值得我们为他点赞。从此,邓颖女士和她的丈夫就成为了西湖大学的荣誉校董。施一公校长的不懈努力使西湖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数量达到了600多人,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位顶尖科研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施校长曾说,在他的心目中,十个诺贝尔奖也比不上一所西湖大学。他希望有一天,游客到杭州旅游时,不仅可以欣赏西湖的美景,还能参观西湖大学,品味人生百味,感受岁月的平静与安宁。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路过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