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每日一字·丂部字(乎部首是什么部首的字)
乎【hū】,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的三点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丂”表示气流越过阻碍后呼出,是呼喚的“呼”的本字。在“乎”借用作语气词、介词之后,才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

《說文解字·兮部》乎: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
段玉裁注:乎、餘㬪韵。意不盡,故言乎以永(詠)之。班史(汉书)多假虖爲乎。......象聲气上升越揚之狀。
文献选读
《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
《尚書·西伯戡黎》: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乎”是“呼”的古字,《诗经》中的“於乎”,《尚书》中的“呜呼”,读音都一样,都是用于句首的感叹词。
《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对工作是否敬业?对朋友是否守信?对学到的知识是否都用于实践了?
“乎”在这里是句尾的疑問助詞。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反复学习,不也很愉悦吗?远方有朋友来看我,岂能不快乐呢?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怨恨,这不就是君子吗?
“乎”在这里是句尾的感叹词,相当于“吗”。
《論語·八佾》:郁郁乎文哉!
真是丰富多彩啊!
“乎”在这里是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又是跟在动词或形容词、副词的后面,表示一种赞美的语气。
成语典故
【之乎者也】是书面语中常用的四个虚词。但如果在口语中也这样说,就有点迂腐气了。
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与宰相赵普去视察都城的营建工程。走到南门时,见门额上题着“朱雀之门”。赵匡胤问为什么不只写“朱雀门”,而要多一个“之”字。赵普回答说:“之”是语助词呀!赵匡胤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微小,极其有限。
《爾雅·釋訓》: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也。
【难乎为继】难以继续下去。
《禮記·檀弓上》:難為繼也。
“乎”这是跟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作为介词,相当于“以”、“于”。
这样的用法还有:合乎规定、出乎意料。
以「乎」作偏旁的字
呼唤的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