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再读鲁迅的《祝福》:缺少“边界感”的人,最后都活成了祥林嫂(鲁迅笔下的祝福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再读鲁迅的《祝福》:缺少“边界感”的人,最后都活成了祥林嫂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祝福》,它也成为了网络中哪里都可以引用的句子,甚至还有不少的二次创作。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出自鲁迅的《祝福》,亦不知道名为祝福,讲的却是生活中最可悲的事情。
我们耳熟能详的祥林嫂正出自于此。提起祥林嫂,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令人生厌的啰嗦样子,却忘记了她也曾经是一个善良、朴实、勇于抗争、干活积极的人。
前传—热血打工人的悲哀
祥林嫂本是个童养媳,老公死掉之后,婆婆为了让小叔子娶上媳妇,便打算把祥林嫂卖掉。祥林嫂知道后,便逃到了鲁庄,因为但她模样周正,很顺眼,身体也很壮实,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在试用期内,祥林嫂干活又非常积极,很快她就成为了鲁四爷家中的正式女工。
难得可贵的是,祥林嫂并没有因为转正或干得时间长了就开始懈工作,年底的时候,筹备福利,都是她一个人担当。
这个时候的祥林嫂就像刚刚踏入社会的我们一样,对生活、未来都有着无限的干劲,没有抱怨过不如意,还积极干活,正所谓只要我们干得多,老板就会过上他想过的生活,鲁四爷和他的夫人确实觉得祥林嫂非常好用。
但是,好景不长,祥林嫂的婆婆就带着好几个壮汉强行把她带走,并把她卖给了另一个男人。这个时候,祥林嫂的老板说了什么吗?只是说了两遍,“可恶,可恶”。大抵他觉得鲁家失去这么一个能干的仆人,真的很可恶吧。
祥林嫂被迫再嫁的那个男人对他很好,还有了一个孩子。同样好景不长,男人病死了,孩子被野兽叼走了。祥林嫂再一次回到了鲁庄,这个时候的她干活已经不那么利索了,开始变得啰嗦,开始被大家所厌恶。
自我认识的边界—再次回到职场
祥林嫂回到鲁庄之后,大抵还以为自己的位置还是从前的那个位置,没有想过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她也不如从前干活那般利索,也不像从前那般爱笑,再说,这几年也早就有人代替了她的位置。
所以,“一边呆着去”,“瞧你干的好事”的冷眼相对便成了家常便事。那句话怎么说得来着,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大多数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可到了自己身上则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很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再次见面不分场合地拍人屁股一下,你觉得这是亲近的表现,以前就是这么开玩笑的,却分毫不顾及别人的尴尬。
在职场上同样,有多少人在职场上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明明大家都是员工,非要摆出一副领导的口气与架子,招到很多同事的厌恶。
所以,把握对自己认知的边界很重要。
与人相处的边界—无休止的抱怨
“我太傻了,真的”,“山坳里的野兽”,“如果我的阿毛还活着,也有这么大了”“为什么只有我”,“他怎么能那么做”,“如果当时我......就好了”,“那能都怪我吗”.......
祥林嫂逢人便讲她的悲惨经历,却不曾想自己的悲惨经历成了鲁庄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话。
这些唠叨之语,我们也耳熟能详,在自己遭遇了什么经历后,总是想去和别人说,去发泄。第一次,朋友会去安慰;第二次,朋友会安慰;第三次,朋友也许会变得冷漠;第N次呢?朋友或许就开始感到厌烦了。
其实,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就像安利给别人视频一样,本来是自己心尖尖上最喜欢的东西,为了让别人看,一次又一次地给别人安利,或者按头强行安利,只会造成别人的反感。
还有,在别人面前第一次夸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别人都会吹捧,但是每次见面都只是夸自己家的孩子,难免遭到其他人的厌烦。
所以,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掌握边界真的很重要。
无边界的信任—人云亦云,人云我信
祥林嫂听说,人死了会到阴曹地府,因为她改了嫁,阎王爷会把她劈成两半,分给两任丈夫。她相信了,并开始害怕。后来,她又听说,去寺庙捐门槛做替身,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可以免得死后受罪。
她又信了。
这些话在我们现在听完全就是荒唐的,不可信的,但在那个封建年代,我也不可言说。
瞧着现在的我们,有的时候便也完全成了那个时候的祥林嫂,当然我们不会相信分成两半这种荒唐之语,却还是会在网络上跟着所谓公知的步伐,符合着别人的观点,甘愿当某种说法的冲锋兵。
三人成虎,这是百年之前先人所讲的道理,现在仍然适用。
我们有多久没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了?
这个问题我不作回答,留给大家去思考。
最后
祥林嫂真的从一开始就这么讨厌,这么没有边界感吗?
不是的,她一开始只是一个悲惨的热血打工人而已,把她逼成这般模样的,除了生活一次又一次地摧残,还有旧社会“吃人”的习俗和鲁庄人的冷漠。
当然也有祥林嫂自身的没有边界感的原因,把自己的伤口给别人看,一次两次得到的是“呼呼”,之后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漠不关心和撒盐而已,还会让别人感到厌烦。
还有便是祥林嫂无边界的信任,这让她迷失了自己,变成了人云亦云的样子,完全失去了自我的判断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做到从来不与其他人抱怨不如意,我们看见多数人排队的餐厅也会下意识觉得这家好吃,看见网上大多数人的风向说法,我们也会跟着相信。
在不知不觉中,面对生活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顺利,我们慢慢失去了最开始的热血,开始抱怨生活、懒得思考,好像成为了芸芸众生的一人,又好像淹没在了芸芸众生之中。
掌握自己的边界,听起来很像精致的利己主义,其实并不然,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为他人的考虑。
毕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没有边界之后,两个孤岛便会相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